当前位置:心理学思考与交流 > 心理与疾病

希望的陷阱

作者: 熊玲 时间:2008-04-25 浏览次数:2404

字体变小 字体变大


    

    人的内心有各种愿望或欲望,也有各种希望。人的一切行为背后都有为实现愿望的动力,若满足了愿望就很快乐很幸福。其实人行为的动力来源就是愿望、欲望,或说愿望、欲望就是动力。理论上讲,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来源于四种欲望:物欲,即人的生存需要;情欲,即归属感与亲密的需要;权欲,即人对安全与优越的需要;精神欲,即人对知识的渴求对、良知对心理自由的追求等。人内心的希望感,亦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应该说“希望”一词是人的各种欲望的延伸表达。
    欲望是人背后的推动力,希望是人前面的吸引力。可以说,人是活在各种欲望之中,也是活在各种希望之中的。
    没有必要问人为什么有欲望和希望,就像没有必要问动物为什么有野性有性交一样。倒是有必要问,人为什么有思想有要求有痛苦?许多研究认为,是人太执著欲望所以才有痛苦。人为何有执著,为何要坚执著着呢?许多研究好像还没深透,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但许多研究人的领域的学者们,其实也那么执著为“如何解除人的痛苦”而执着。人不喜欢痛苦但免不了痛苦,因此也就免不了执著,执著快乐,执著逃避痛苦,执著生活,执著希望,执著希望不要痛苦……
    俗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是在说人的烦恼是自找的。有一种烦恼和痛苦,是因为人太执著——希望不要有烦恼和痛苦。
    例:某年轻女士说:“虽然我的婚姻很幸福,但我最害怕别人不接纳我,被人拒绝时我非常难过,而且难过很久。我只很希望在被人拒绝时不要过分伤心”;
    某先生是职业经理,他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在人多时讲话不要紧张,希望不要讲错话;
    某父亲常对他儿子说:“我对你没啥希望,只希望你不要变坏”;
    某高三男孩说:“我陷入强迫思维的痛苦,头都想痛想大了。我成天与脑海中不该想的东西做殊死斗争。我多么希望不要再想那些糟糕的东西”;
    某女孩失魂落魄地求救:“老师请你帮帮我,怎么才能让我忘记过去,我希望不要再想起过去的伤心事”。
    这便是许多人的希望,希望不要怎样!他们生活在“希望不要如此”的希望里。为了这些希望,他们忍受焦虑,想尽办法,执着为希望“不要乱想,不要那么难受”而努力着。
    可他们的烦恼照旧,痛苦依在,快乐没有因执著和努力而到来。他们不明白,那样的希望是没法实现的希望,因为那是一种充满陷阱的希望。
    从上面的例子看,或许他们痛苦的根源有多方面,但他们报以处理痛苦“希望不要乱想不要那么难受”的态度与方式,又是他们受苦的原因,也是阻碍他们走出痛苦的隐性枷锁。举一个上面的例子来分析,“我成天与不该想的东西作斗争,头都想痛想大了。我多么希望不要再想糟糕的东西”。当事者陷入一种强迫思维的痛苦,或许他复杂的个性与心理背景是他之所以强迫症痛苦的原因,但他现在对强迫思维所持的行为态度,是强化他强迫思维的行为。因为,他视为不该想的东西,都被他想了千万遍,其所想的东西是与他过去经历有关。我们知道,一个人所亲历过所想过的内容都已是历史,先前发生(过去时)的东西已成为记忆,记忆就是储存在大脑的东西。那么你希望不要的东西实际是记忆,这等于是不要记忆,等于是不要大脑。所以,希望不要想已存的记忆是一种妄想。
    不过某种记忆的东西是可能淡忘的,这取决于进入记忆的内容性质和量的大小,以及对记忆所采取的态度与方式。要把记忆的东西完全从大脑删去是有悖常理。而那种成天想着怎么不去想那些不愉快东西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加强对不愉快东西的记忆的作法。尽管你在努力不去想,但那些你不希望想起的东西实际上又被你唤醒在脑海。知道你有理由“极不愿想那些糟糕东西”,问题是,“那些糟糕东西”的相关画面自然也被唤起,你进行一次不想咋样,实际就想了一次咋样,你千万次不要想糟糕之事,等于把糟糕事情想了千万遍。这就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你虽有消除糟糕东西的动机和决心,可你采取的方式帮了你的倒忙。
    诸如希望不要想起伤心事,希望在被拒绝时不要太难受,希望不要想起他或她,希望忘记过去之类的种种希望,都是在为已有的“不好”所想所思,在为消除已有的存在作不懈斗争。为啥斗争的结果,那不想要的想法还是那么强烈?仔细想想,是否在提示你最不希望的东西恰是你最希望获得(哪怕是敌意表达或复仇愿望)的,是否是你嫉恨什么而对伤感恋恋不忘,还是你想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有问题?
    请你慢慢体会和识别,这种“希望不要怎样”的希望,实际是你在跟你已有的记忆相遇,是你在跟你过去的阴影会面的一种希望。你期盼和希望它不存在,却不自觉中了这种希望的圈套,在希望的圈套里难怪你走不出来。不过,你希望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谁都不愿难受;你消除痛苦的动机很单纯,因为你很想抚慰内心冲突。只是意识里坚定要铲除“不好”,没想到“不好”坚定地保留在了意识。
    就好比一个人,为防备坏人入侵而关上铁门的同时好人也进不来,本来只想倒掉洗澡水却不幸连婴儿一起倒掉了一样。
    所以要小心,“希望不要怎样”的希望是一个陷阱!
    当一个人拼命执着某种想法或观念时,他不自觉会被这个想法所控制,也即成为这个想法的奴隶,他必须为他设限的想法一再地设想。当他执着为消除某种想法而不断想办法的过程,使他原来要消除的那个想法,被他不断重复并在脑袋里膨胀成了一个“大想法”。不断重复就是他无意识布陷阱的过程。这个陷阱是他自己制造的顽敌,而且看不清摸不着,他很难斗过他隐身的敌人。
    人们总是跟自己过去的“不好或糟糕”过不去,真正糟糕的恰是人们对过去“不好”所抱的期望:不要存在,所采取的策略:殊死斗争。看似是在为他解除痛苦的希望而努力,可这一希望总也没实现,又会因自己的努力没回报而痛苦。
    我们在阳光下照见了自己的影子,以为是坏人跟踪我,便本能地采取防卫,与自己的影子敌人展开了持久战,你怎么打它,它都会奉陪你到底。其实呵,苦难来自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人活得很苦的原因,往往是不接纳自己既定的事实。人受苦的根本,是根本不原谅自己曾有过的失误或不愿接受曾有过的丧失。
    我们有太多的愿望和太多的希望,朝前的希望跟未来有关,你将看到的是阳光是吸引,朝后的希望跟逝去的有关,你将看到的是黑暗是阴影。所以,凡是希望“不要怎样”的希望,都是陷入陷阱的无法实现的希望。
    那些怀揣希望不要胡思乱想,希望忘记过去的种种希望的人,不外就是希望想些愉快的,希望现在和未来是好的吗?比如“希望不要过分伤心”不外就是“希望高兴一点”,“希望不要表演时出错”不外就是“希望表演出色一些”,“希望不要失眠”不外就是“希望睡好觉”吗?对希望的不同表述所隐含的意思一样,人们为何依恋前者轻视后者?表面上是一个语言表述问题,透过表象可以看出人的思维模式和个性特质的问题。那些内心缺乏安全,或个性偏执,隐忍,过于内省和追求完善的人,多属于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考虑问题总爱负面联想,总是为避免失误、错误、损失而左顾右盼,费尽心思,如果他曾有过“丧失性”经历和体验,又为他的负性思维找到了支持点,为防止风险事情再现,防御丧失性痛苦的复燃,他会千方百计希望不要……并为希望不要怎样而竭尽全力。一切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希望,是他们重要的心理动力。
    希望不要怎样,即便是一个语言表述问题,也确实存在同一故事不同的叙述,给人的感觉和作用迥异。就如对“半瓶水”的表述,抑郁症的人会说“瓶子水是半空”而快乐的人会说“瓶子水是半满”,再如某位哲人说过“同一个问题,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是地狱”的道理一样。


    所以,希望要生活得开心愉快,不妨先认清你报持的希望所朝的方向,识别“希望不怎样”是一种陷阱似的希望,它引诱你走向你不希望的地方,你越希望不要怎样,怎样所代表的东西就越是抱住你,你真正希望的被它们掩没了;识别你的希望,原来是被你“希望不怎样”的负面暗示所毁灭。认清后,你需要反过来思考,即简单而固执地坚持“希望要怎样”,坚持把所有的不要不要的什么,换成要要要什么的思考,以摆脱被负性思维的操控,取得你对“希望”的主动控制。
    识别希望的陷阱,报慰向未来的希望,是人实现总也没成就希望所带给你痛苦的出路。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   熊   玲    2008,4,16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