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痛苦和相关的恐惧情绪,是跟人受到内外在的心理打击有关的。你所经历的是人生重大的创伤事件——最亲爱的母亲离去,这对任何人都会造成创痛。亲人丧失是对人构成打击中排列首位的创伤事件,其沮丧、抑郁、无助、恐惧等负面应急反应会持续几个月—几年不等。从你的应急反应的程度看是过强了,这或许跟你的过于敏感、在意外界看法的个性有关,或是跟你从小过分受到保护、内心缺乏安全感有关。总之出现持久的非常态的应激反应,要考虑当事者的个性心理方面的脆弱点。走出亲人丧失的恐惧感,你可以通过自我思考并回应几个问题:
·可以接受母亲死亡这一事实吗?在你小小年纪遭遇母亲去世,这一丧失之痛未免来得过早,虽难以承受也不想承认,但这是事实,事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我们唯有承认事实,不被丧失淹没,我们唯有承受残酷的事实。
·为何“我觉得自己很罪恶,怎么会对自己挚爱的母亲产生这样的恐惧心理呢?”这是一个恐惧死亡,还是畏惧罪恶感的提问。你过重的应激反应情绪,和你内心的恐惧感可能跟你的罪恶感有关。人们可理解因亲人丧失而有的悲伤,却费解因想到死之人而有害怕继而很罪恶。我们知道,罪恶感的形成是与人犯了有违良心,且是邪恶的事情有关的。因此得询问自己,你有过有违道德良心的事情吗?当然没有,那么要考虑,其自责和罪恶感应该是你无意识的理想自我的反映,换句话,是你过重的超我或自卑心理的反应。表面看,是你理解事物缺乏清晰度与边界感。比如,我们感到了你对母亲离世而生的恐惧,但我们也看到了你在想象中,把体验到死去的母亲和她死亡的场景(如骨灰盒、寿衣等、送葬等)的恐惧,视为了一种对母亲的恐惧。
所以,若走出因丧失母亲后的心理阴影,你需要分清楚,你的意识里(道德观念)不该对挚爱的母亲怀有恐惧,这是对的,但你把对体验到的对亲人丧失的恐惧,无意识地等同于对慈母的恐惧,是荒诞的,这样对自己施加非道德的罪名是残酷的。
往往使人感觉莫名痛苦的,并非是事物本身的残酷性,而是人非理性地将责任拦给自己,所形成的那深层的负罪感。
·缓解死亡恐惧的最好做法是:学习并接受分离,可以借助形式上一次又一次的与离世母亲的告别,而达到心理上适应与母亲的分离;心里边为母亲在天国的安宁而祈福;然后珍重母亲给予你的生命,诚实地做你要做的事,快乐地过你现实的每一天,以使在天国的母亲为你开心,为你放心!
·关于丧失,本是每个生命主体都要面临,也都要深思的课题。如果某人深陷丧失之痛不可自拔,这意味着你有恐丧失的不仅是某个亲人,而是恐惧自身内部更重要的东西——被宠爱、被关照、被依赖、被接纳…的丧失;害怕丧失,也意味着在警示你,必须成长一种独立自主的个性,和面对世界的勇气。
如果我们正经历丧亲之痛,痛苦的意义应在于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感受丧失的同时,觉悟着生命的脆弱、珍贵与高贵,你会重视生命的当下,为在生之时多做有意义的事情而思而活,那么即便有某种丧失来临,你才不至于惶恐不安或患得患失。人生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免除死亡,但可以免除(或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我们没法在自己失落时不流眼泪,但可以设法让脆弱的心不再那么畏惧。前提当然是,在你有生之年能善待自己,并尽其力完成你的一个一个心愿。这叫这辈子对得起我的生命。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 熊 玲 20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