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学思考与交流 > 媒体报道

学会认同和接纳

作者:熊玲 时间:2011-11-09 浏览次数:963

此文载于:《家庭医学:新健康》 2011年 第7期 作者:熊玲

 

 

 

 

  

    小编的话 

 

   “我觉得我最不了解的人竟然是自己”,“我虽然很富有,但我很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我并不快乐”,“感觉自己很渺小,常常被大家忽略”,“我不喜欢那个人,但又不得不与他共事,真烦”。说这些话时,大家都很苦恼,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或许真正的原因就是你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别人。

   

    □     / 熊玲 心理咨询师

 

   “认识自己”是人类惟一既无开始也无结束的事情,是人类千古而永恒的主题。人为什么要无穷尽认识自己,又为什么总是认识不了自己?人既然是理性的,又为什么认不清自己呢?为什么那么多的人盲目地自信或是没缘由地自卑?为什么人们总是处理不好与身边人的关系?或许我们需要谈论一下“认同与接纳”的话题。

    认同与接纳的魔力

    人真是奇特的怪物,从不满足自己是动物开始成为了人,成为人后又不满足人的现状,而总是时而懈怠时而疯狂地追逐,却不知要追逐到哪里去,也不知还想成为什么。当人是“理性的有朽动物”后,实在无法忍受“朽”的意识,人类便努力创造着文明与理性,以使自己感觉强盛不朽。作为人,不管身份的高低,一开始便习得性地有了认同与接纳的感知力。

    人有生与死两大本能,如果能力象征生本能,把无能象征死本能,那么人在这两大本能的驱动下,这一生便是认同与接纳富有活力的事物,而否认与排拒代表朽事物的一生。通俗地说,人这一生,只愿向他很认同的人和事物靠近,只愿接纳他想接纳的人和事物,同时人这一生,总是在与他反感的人和事抗衡,总是在害怕他认同的人否定他、抛弃他的顾虑中,艰难地维护着人际关系。

    人是在认同中活动着。人的早期是活在他人的思想和要求里,那时他只能通过认同他人而确立自己,精神分析说这是“发育性认同”。长大后,人活在有他人思想也有自己思想的自我中。但成人后的人,他可能未必认同别人却又不得不认同,可能善于既否定别人也否定自己,也可能还是完全认同他人才能找到自己。

    对于人来说,你要成长,要成为你想成为的某种人或某类人,认同是你能否“成功地成为某类人”的动力。如渴望成为“强大父亲”的小男孩,他会认同会效仿他父亲的方方面面,包括父亲吸烟、吃饭的样子。

 

    认同与接纳的不可分割

    通过生活经验,我们应该能感觉到认同与接纳的不可分割。它们才是更明显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只不过,接纳情结是动机,认同是达到接纳需要和情结满足的手段。

    所以在这里,我更想谈论接纳的意义。

    认同与接纳,都是必然有客体的,它们分别都有所指的对象。接纳,固然存在接纳与被接纳。如果说人类最原始的恐惧源于分离焦虑,那么人对被接纳的渴望应该是最原始的愉悦需要,即最早的满足和愉悦感源于被接纳。反过来说,人的心理疾病可源于早期的接纳挫折,或经历过被抛弃的体验。

    认同对人的成长作用非凡,而接纳不仅有促进人认同的正性力量,还有致人迷恋对象、扼杀人自我意志的反作用力。凡具有魔力的东西,是具有诱惑性的,它可诱使人在某个领域变得疯狂,或诱使你不知不觉中误入歧途。

    象征性的来看认同与接纳的力量关系,接纳较认同富有魔力。认同是可以为了接纳而妥协的,人为了获得他重要客体的认可与接纳,是能忍受手段的艰辛,哪怕埋藏自己的真实,甚至完全没有自我地活着。比如,《宰相刘罗锅》里的和珅就是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那些忍辱负重、活得很累很累的老好人,也属于被接纳魔力附身,即有接纳情结的一类人。

    在前里谈到了“凡具有魔力的东西是具有诱惑的”,所以,接纳情结所具的魔力可使人认同障碍。在障碍的各种防御性认同形式里,人无法认识自己。按我们平常观点看,权威人物喜欢的人才会被接纳,但我们更清楚,权威人物最喜欢的是绝对服从、绝对崇拜他的人。

    那么,什么导致被拒绝、被抛弃的厄运也就清楚了。

    人的原始焦虑来源于分离,人后天的大多数痛苦的背后,也无不跟分离与丧失有关。而被拒绝就是一种典型的分离(或丧失)感。一个人受到他生命中重要人物的拒绝,犹如他重要情感关系的分裂,会陷入难以忍受的孤独。该隐的痛苦,就是被拒和丧失关系的象征。

    被接纳的渴望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观察到人对被接纳的渴望和遭遇接纳受挫的窘境。有个小例子,跟几个亲朋好友一起吃饭,一个亲戚的儿子(2 岁半)像个“人来疯”,频繁地参与我们举杯活动,他那稚嫩的声音含糊不清地重复一套祝词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每次说完,便开心去短暂玩一会儿。又一次举杯时,小家伙凑上来,短短的手高高地举起他的小杯子,哇哇哇叫个不停,可我们几个大人举杯祝词正在火上,哪顾得上他!小家伙坚持举着杯,声嘶力竭地叫着、叫着……终于他争取被接受的极限坍塌,愤怒地将杯子摔向桌子,迅速滚到地上嚎啕大哭起来。他妈妈哄了他老半天才平复下来。过后,我们继续吃饭,小家伙终止了举杯活动。

    小家伙的表现,活脱脱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认同需要与否认之痛,什么是接纳渴求与接纳挫败。

    设想,每个孩子都会这样吗?好像我们会同意这样看,有些孩子若在相同的环境,他可能会自己玩或玩自己的,对你大人的举杯、祝酒词毫无兴致!这里我很想说明一点 :作为欲影响他者的成人,你的认同与接纳是否成功,取决于对象是否接受你的认同与接纳。比如,一个善良的中学老师,他肯定是认同和接纳他的每个学生,但并非是每个学生都认同和接纳他这个人,包括他散发出的接纳别人的姿态。

    向谁认同,寻谁接纳

    我们在向谁认同,又在寻找谁的接纳呢?

    大凡激进者,或许在向社会认同,或是向自我理想认同。他们在与自我,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认同中,和谐而快乐地接纳着他者和自己,实现着自己。

    比如有些人早已是亿万财富,可他停不下地拼命赚钱,甚至落下了身体疾病,那肯定不是钱不够花,而是他心底那个“不成强者誓不为人”的理想自我,驱使他一切向强者认同,而越多的钱或在某领域有越多的第一,才越能显示人有多么的强。反过来,你越强,越能够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同。只有无限的钱,才能证明他是应该被人无限认同和接纳的强者,只有被高度认同,方能满足他的荣誉感。

    再比如,有些人在人际关系中,为何总是那么谦和得做作,赞同别人得肉麻,顺从得令人冒火?是他真心喜欢别人,还是认同或崇拜别人,还是别人真有崇高的东西吸引他?你可以说他是缺乏自主个性,或是懦弱自卑的表现,但形式上那是绝顶的权威认同。被认同的对象是不是权威不重要,对象有没有崇高素质也不要紧,重要的是他必须认同对象。那么,他为什么必须要认同别人呢,而且要那么假性认同呢?或许,他从来没意识到自己是在假性认同别人,但他一定或多或少知道自己,是太渴望别人对他的接纳,生怕别人不喜欢他、拒绝他。那些防御性认同的背后,无不是在保护和满足人的被接纳需要。

    如何接纳

    了解了认同与接纳的种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做。其实和任何探究心灵成长的方法一样,寻找内心深处最正面的力量。不否认,不逃避任何负面的情绪与能量。学着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别人和这个世界。学会倾听自己,倾听别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这些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道理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从让自己静下心来生活做起吧。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