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美犯罪的精神动力学(九)
(续前)
(三)抚养人的无意识之罪
前面例子的隐意是,我们的文化一贯高举“我是爱你,为你好”的旗号,实施着“你必须听我的”全盘洗脑。结果,被一代代“洗脑”的父母上演着思想上的极权制,全然不知什么是对孩子的真爱,怎样去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兴趣。
如果说,水是人生命的源泉,那么兴趣则是儿童心智的食粮,是一个人今后有自我价值感的内在源泉。
若说孩子是一颗树苗,长到后来成了一颗歪树,或是一颗需不断打点滴的病树,那么致歪、致病的病毒素从何而来?自然是育树的那片土壤,要么含毒量超标,要么缺水缺氧,才令树苗在发育的关键期吃了亏,留下了痼疾。同理,拖累症的形成是早期那个缺乏真爱的“极权控制”,它控制了孩子的感性世界、剥夺了孩子本该有的兴趣与存在感。
从这一角度讲,扼杀孩子个性和创造性的,正是我们天真的父母极为幼稚的爱。
幼稚爱抚养孩子的效果,人格里会有两个敌对的自我。或说,主体的内部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似殖民地的他我,一个是本土的自我。俩者在童年时并不感觉冲突,由于青春期那个本土的自我苏醒,他俩才开始在内部起冲突。但由于他我是久经沙场的“社会自我”,而本土的“精神自我”还很弱小,所以往往是他我占强势,但之后那个本我又开始冒出来,间歇性的释放哀怨…两个自我就这样彼此起伏折腾着自己。
当然,父母养出“抹去自我的主体”孩子,出发点始终是美好的“为孩子有出息”。只是没意料,使用的“手段”割裂了孩子有出息的翅膀。现实令人无法否认,善良的父母,总是那么以完美的奉献精神,牺牲掉了孩子掌控自己命运的自主能力。不幸的还包括已成年的孩子,也在无意识地迫害自己的自主性,在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选择——做他者(极权观念)的奴隶。大凡感受纠结、生活很压抑的成年人,都在无意识层面,上演着自己的迫害者和受害者的双身份。
如果你习惯性哀怨:活得太累、没有自我,那么可问问自己,我的自我被谁夺走?怎样才能救回自我呢?
(四)何以整合分裂的自我?
这里讲的自我分裂,不是精神病的分裂,而是自我混乱或自我矛盾的分裂。
如果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过去,那么过去的自我受损,抚养人对孩童的心灵忽视无疑是一种精神罪过。如果我们已成年,你继续活在痛苦里、抱怨命运不公,那么你的能力匮乏是致你受苦之过。
内心分裂的自我,是需要也是可以整合的。从两方面做起:
⑴ 对抚养人而言:真诚的爱孩子,爱孩子的兴趣。这个前提是,抚养人要懂得孩子心理发育所需,并有这个能力去发现、尊重、维护孩子点点滴滴的兴趣。这需要父母潜心学习,学习做一个有智慧的性格成熟的父母。
⑵ 对成年的孩子而言:寻找自我实现,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工作开始。
这里,要先打破一个思维纠结,就是自我内心与现实“总想不着边的东西,做作不情愿做的事情”的纠结。不然,怎么能让人从喜欢工作开始呢?成人的自我分裂源于早期自我受伤,我们已无力回到早期去修复,只能立足现实予以重建。相信当你知道了“我是谁,我有个受伤的自我”,接下来就会知道和选择“我在哪里,我想要在哪里”(指:儿时、未来、现在)。如果,你始终退行在儿时的依赖里,或沉迷在对未来的幻想中,那么你仍然要考虑你是否有某种能力,去承受现在自我分裂的种种累?
卸下自我分裂的累,捷径是热爱工作。因为,爱是人对各种兴趣坚持的最大原因,也唯有工作,是人赖以找到爱、找到自我价值存在的基地。
洛克菲勒给他儿子的信中写到:“天堂与地狱都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赋予工作意义,不论工作大小,你都会感到快乐,自我设定的成绩不论高低,都会使人对工作产生乐趣。如果你不喜欢做的话,任何简单的事情都会变得困难、无趣,当你叫喊着这个工作很累人时,即使你不卖力气,你也会感到精疲力竭…”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拖累症”自我分裂感的另一根源:冷漠的人生态度。
人要面临的工作和学习只是年龄阶段的区别,就人生的意义是同一回事。那个读研究生的乔,若她现在对学习的“分裂”感觉未变,那么以后面临的工作感觉也一样。
若问,分裂的心能被整合吗?洛克菲列那段话也给了答案,即,怎样喜欢并爱上工作,这是一个简单而艰难的任务。。。对自我分裂感的人来说,必须得经历这一说起简单做起艰难的任务。
首先是认识自己。仍以乔为例,她在不断澄清内在感觉之后,开始总结自己的心累,并非源自“没有自我”,而是那份哀怨,对“没自我”是源自父母所为的怨恨。她意识到了,所以她说得先学会放下,那内心积累的怨和恨。然后她又不断追问一个问题:我都大了,还能找到自己喜欢什么吗,还能够建立自己的目标吗?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从现在起必须尝试改变。
结语:乔的拖累感的背后,是人心所不能承受之轻:茫然、空虚、恐慌感。乔的觉醒和追问,明晰了整合分裂的出路:开始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开始重新赋予学习(工作)的意义。乔说过,尝试改变令我发现,我已开始喜欢自己曾经不喜欢的专业了。这个好消息,传递了一个人生要点:那些被自我分裂所拖累的人,喜欢什么或建立什么,并非要弃掉现有的东西,而是弃掉对现有(学业或工作)的抵触姿态。
套用那句绝对论“只要人对了,世界就对”送给拖累症者:只要分裂的自我和解,你和世界的关系就和谐。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