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学思考与交流 > 心理与疾病

熊玲:行为背后的心理角色

作者:熊玲 时间:2017-08-08 浏览次数:114


       为什么很多人受到欺负却不敢争辩?




       俗话说,人有千万种,花有百样红。我们 从人的行为模式看出人有N种类型,常见而相对应的有:争强好胜,与世无争型;活泼外向,沉稳内向型;激进热情,内敛冷傲型;性急刚直,慢性隐忍型。有些人某种特质很凸显,有些人兼具多种特质。而每一种类型的人,其心里面有着N个角色(或自我)。用心理学术语说,人的性格或心理结构,是由无数自我所构成的。

      这就使我们明白,人的种种行为背后,原来是受他们的性格和他们内心的自我在指使。




       面对欺负却不敢争辩,多属于内向隐忍型的人。性格是从小到大所形成。内向本身没有好坏,但如果内向+隐忍,那么此人可能会一贯的对感情、感受克制,对正常的反击或攻击性进行压抑。若追问他为什么要克制、压抑?那一定是在他的过去生活里,经验了什么叫被欺负、被威胁的恐惧,经验过反抗遭致更多的被欺、更大的恐惧,经验过什么叫克制、回避、忍让带来的好处,和安全感。

       在内向隐忍型的心里,是不得已而埋下了迫害者、受虐者角色。迫害者是他内化的曾欺负他的角色,受虐者是他本身习惯的角色,当现实中的他处于被欺负时,那个迫害角色在他内心发音:活该,不许还嘴,不许还手;受虐角色的发音:忍住,不然后果更糟。




       现实中那些斯文被动、内向隐忍的人,是容易被欺负的弱者类型,说好听点,他们是善良的好人,说得难听,他们的纵容比恶还坏。当然,这里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受到欺负却不敢争辩?展开以上的分析:不敢争辩 ,说明争辩是一种风险,这类似他们曾经顶撞、反抗会遭致打击报复的预感。不争辩,意味着放弃自我(申述权),但这可以规避一切象征被威胁的恐惧。因此说,不敢为自己的主权说话、不敢有正常反击的人,映射了他们内心有个受虐角色,特别害怕攻击和被攻击,面对冲突,只有回避方可安全。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           熊玲      


 

   熊玲相关文章:

    

        怎么思维怎么活

        真实与谎言的对话

        谁让你不快乐

        病着的健康人

        害怕说“不”的心结

        希望的陷阱

        借着控制,你觉察了什么

        感言如果

        理解与不解

        小是大,薄是厚

        心愿会伤人吗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