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学思考与交流 > 心理与疾病

熊玲:焦虑的时代,我是谁(4)——如何做自己?

作者:熊玲 时间:2022-07-24 浏览次数:2


作为社会个体,如果没有焦虑的反应能力,他就会在各种危机中变得无能为力。要确定一种处境是否危险和作出适当反应是一种想当高度组织的行为,有赖于人格组织的“自我”有较高组织的焦虑耐受力。这需要漫长的修炼过程。

 

谈到了“意义焦虑广泛存在”的原由之一:个体在重知识轻心智的教育环境下,所导致的分裂样的脆弱自我。再回到尼采那句话: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救出来。那接下来的拷问,焦虑的时代,你如何看见自己,做自己?成为了我们无法回避的一课。当然也是需漫长修炼的课程。

 

首先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被我们丢弃的认识你自己:我是谁,在何处,要去哪?相比你去认识世界、追求成功之类重要得多。

 

于社会而言,我们只能期待,能出现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环境,看见学生不只是在被教学、考试、学知识,更是快乐的沐浴在人文思想的沉淀、人性关怀的成长中。

 

于个体而言,无论你所处哪个时代,哪个领域,都有必要为自己“成为谁”做选择。


 

那个很有故事的杜青云,当他基本走出抑郁,再次用高分考入清华以后,接受过记者采访,回答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借鉴,尤其能帮助理解:为什么认识我是谁,可打开自我枷锁?我摘要一小段他的话:以前单凭本能做题、刷题,没什么自我主见;上大学后感到极大的心理落差,大三时整个人崩塌了似的,坠入了深渊,每天连吃个饭的动力,都要考量值不值?你若没亲身经历过,是无法体会那不可思议的感觉。退学后我不得不面对一场,在高中就有点醍醐感的觉知课程-认识自己,重建自己。现在重拾这门课,虽说我已付出了很惨痛的代价,但心里承认很值的;回想当初,我能选择退学,能认识到自己的低情商,现能在人多的场合,敢于复盘过去的不堪,能从容表达自己,其实是很爽的感觉。

 

杜青云的自我重建,自我改变的深刻含义,正如乔布斯的人生哲学:一旦你意识到生活是可以改变的,你就再也不会和以前一样。

 

需承认这既是很朴素的哲思,也是很奢侈的办法。因为人人都懂得这个理,比如,人人都知道“成为自己,唯有改变自己”,人人都明白“行动,是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可实际上,少有人能做到。

 


人们为何怕行动,怕改变?这可能才是知“我是谁”最切中要害的问题。

 

所以,人啊真正困难的事情,是面对自己。也所以,解救自己,安放自我不安的首要任务,是认识自己。

 

若觉得这说法太抽象,那可以具象为两步骤:一,反省自我...直至有新的确认,你要改变什么。二,为确认的目标,身体力行地去做。无论如何,改变本是痛苦的,想要找回自己,想要做自己,都必然得经历不容易。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