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哺育人情感生命的港湾,它供我们呼吸,供我们栖息。尽管好些人愿做单身一族,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离不开婚姻。
婚姻更是一个家。每一对伴侣,都在家里面满足着他们相同或不同的需要。年轻时各自住在父母婚姻的家,熏染着上辈人婚姻的韵味,身心承袭着上辈人的婚姻DNA, 20好几个春秋之后,欣然走进新一代婚姻的家,他们或吵吵闹闹,或平平安安,或分道扬镳,或厮守到老。婚姻,分明就是家的轮回。
也难怪,有些人到了结婚年龄没结婚就心慌意乱,有些人刚离婚就迫不及待再婚,有些人不断离婚又不断结婚,有些人宁愿呆在痛苦的婚姻家而不离婚,有些人不知为什么糊里糊涂结了婚……原来家,能满足我们的归属感需要。
但婚姻没有原生家的固性,它随时可散可聚,更像是一个制造恩怨情仇的飘荡之家。如,很多处婚姻十字路口的人有着同一难题:这个婚,到底是续还是离?
续或离的问题,意味着家散不散的一件大事。因此,伴侣尽管处于高焦虑的十字路口,也都得经历较长时间的斗争,才能决定去留。离开婚姻,对有些人而言尽管是出路,但无能走出,可悲的是若相处一起,又不能做到为改善关系而妥协。
J女士结婚15年,如今深陷“我到底要还要不要他”的焦虑。她的婚姻离与否,好像是她说了算。
一年前老公的外遇彻底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她表述:老公生命中所看重的东西的排序为:事业、地位、面子、父母、妻儿。老公对自己外遇的看法:说不清楚为什么,许是激情的碰撞,人生的插曲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老婆应该原谅,别动不动就闹离婚。
J女士就老公重视对象的排序,以及对外遇的解释不很满意。外遇事件虽已成过去,但她的心始终无法释怀:他犯了错为何还是那种桀骜不驯,丝毫没忏悔的样子?他应该比过去更爱我,应该把妻儿放在第一位啊,何为还是经常很晚归家,不可能总是加班吧......她心有余悸,陷入另一番预期焦虑的联想:放弃婚姻,却心不甘情不愿,难道十余年的恩爱就完了?他身上有许多好处,离了他,我能找到满意对象吗?儿子的心理伤害咋办?继续婚姻,却心有千千结,谁来抚平,怎样抚平?老公还能像从前吗,他值得我原谅吗?
她想了很久,觉得这个婚姻该离、不能离的理由一样充分,觉得老公值得,与不值得她原谅的分值等量。婚姻何去何从,她亦然没有答案,反倒更加为难:我没法做决定,我也确实不知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这是许多人在婚姻围城下的尴尬:鸡肋情感。
人经历痛苦的事情无数,体验痛苦的感觉复杂而微妙。但无论那种事件下的鸡肋情感,都好似一种上瘾的苦折腾。鸡肋婚姻,何尝不是一种摆脱不了的上瘾,虽有千条理由催你离婚,背后却有万种吸力把你滞留婚内。
J女士的选择焦虑,表面上只是离婚与否的两难,实际上她存在多多个两难、多种冲突,当然主要是无意识的。无意识冲突,关联一个人的性格、思维模式、情感价值取向等。鸡肋情绪,是常见的选择焦虑,它们多源于以下心理现实:
⑴ 性格偏执,过分追求安全和确定感。因为追求总也实现不了的绝对准确、绝对安全,才会导致一个人重复体验缺陷感。
⑵ 不清楚真实的需要。多属于缺乏自主性与自我概念的人,他们的行为模式要么讨好他人,要么自怨自艾。比如,当经济窘迫时,以为有了财富就有幸福,等到有钱时,又发现幸福离自己太远;当感觉自卑时,以为努力了就会有自信,等到有点成就时,发现自己始终不如别人,再次落入焦虑、无意义感......这样周而复始地,活在患得患失中。
⑶ 高控制欲与低耐受性。执著控制欲而心理耐受差的人,目的性很强,但因浮躁而制约理性思维,往往失误在行为努力的方式上,忽略目标的可行性。努力越大,离目标越远,越想得到的东西越难得到,已经得到的东西又不予欣赏、不会享受。常陷入一种自我折磨式的强迫性追求。
J女士感叹“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的确不知想要什么,其无意识在说,我什么都想要。因为啥都想要是达不成的,所以才有过程中的焦虑,和啥也没达成的沮丧。她困于鸡肋婚姻,表明她对婚姻有很多需求。假设,她老公象征鸡肋,J女士也许不知,她“弃他不甘”的心理需要,远胜过“食他无味”的不快乐。
要明确婚姻的方向,J女士首先应理解自己情绪的意义:1)“食他无味”包含了哪些?如,是否你一直对他的外遇耿耿于怀?是否他身上的好,抚慰不了你受的伤?是对他已没感觉,还是?诸如此类的心境,都是抹杀“味”感觉的因素。2)“弃他不甘”说明哪些?除了有不饶恕他的愤怒外,是否还有报复需要?内心平衡的需要,可能是你在婚姻中寻找的核心。而要到达心理平衡,你又只能在婚姻里寻找,并满足到相关的需求,如:面子、道歉、泄恨、责任、被关爱、被重视、被依赖等等?你的需求是什么。3)应懂得,哪些需要是能得到但是有条件的,哪些需要是奢望、虚幻的应舍弃?应觉知,你在婚姻关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改善关系中做到了什么?
凡处在鸡肋婚姻的伴侣,是离不开,或是依赖婚姻的。例:Y先生已到不惑之年,结过4次婚,现又恋爱了,他欣喜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她。对象催他结婚,他犯难了,发现自己对婚姻既依赖又恐惧。若结婚惟恐再离,若不结婚,又恐失去如意女。他经历了一番苦苦的心理斗争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结婚。Y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婚姻这座围城,尽管有许多的制约令人逃避,有许的多责任和麻烦令人讨厌,有许多的可变性令人生畏,都阻挡不了人们踊跃、兴奋地踏进去。又尽管,很多人在婚姻中体验的并非幸福而是苦果,但他们宁愿受苦也誓不离婚,这都充分证明了,婚姻是原生家的重现,她能满足人最本质的,最原始的安全和归属感需要。
婚姻不仅是鸡肋,更是鸡汁鸡粥,是可供脆弱的人赖以生存的宝塔。有位灵性导师的解释非常确切:“婚姻,它给了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一种身份,给了一个看不出自己生命价值的人需要性,它在芸芸众生中为这孤独的生命建立了一个密度极大的生活天地,它如大海中的孤舟,在苍茫天地间为漂泊无依的我们定位,为我们在复杂的社群中寻找到一个稳定的角色。所以我们才甘心为这关系献出自己的一生”。
人本是恐惧孤独的群居动物,因此人的种种焦虑背后无不跟丧失有关,人最根本的害怕,是亲密关系的分离或丧失,这是每个人心底的软肋。也因此,唯有婚姻是解决这一深层恐惧的保障性途径。虽然它并不能保障。
大家能理解,人为何无奈在痛苦婚姻中的原动力,但费解的是,人为什么总要在关系里相互伤害?
抽象的解释,婚姻是爱恨交织的绳索。两个先天与后天秉性迥异的人组成了一条绳,必然演奏出或和谐、或紊乱、或疯狂的爱恨交响曲。每个人都在其中寻觅自己的渴望,或是接纳、认同,或是欣赏、恩宠,或是归属、救助等等。这些是通常意义上代表爱的东西。但人自身潜藏的如贪欲、恐惧、嫉妒、自私等本性,往往又使渴望化成了失望,甚至绝望。持久的婚姻冲突,伤痕加深,怨恨亦加重,而你在亲密关系因爱而生的恨,又必然想在关系中清算,那么当爱的需求与泄恨的需要等量上升时,相互的伤害成了必然。
因此说,恨是婚姻裂变,是一切不和谐关系的源头。恨的情感,使人不清楚在关系里的真实需要,更不知怎样在亲密关系中满足自己的需要。伴侣若想获取安全感,需要双方卸除制造怨恨的东西。怎样卸?是一个既简单也复杂的任务。复杂是放下仇恨挺难,因为人很奇怪,记仇比记恩容易而深刻。如J女士,因老公的一次错,可以让她淡忘他十多年的好,可以颠覆她对他所有的信任,如果还不解恨,她可能会在婚姻里不断寻找“你伤害我”的报复。
从J女士个案来看,重修婚姻的姿态意味着:学会放下,即放下怨恨,放下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根本的是,能做到接受差异,这意味着安抚了双方引发冲突的欲望。如果你觉得道理我都懂,说起容易,做起难!那么你需要深度地理解自己,为什么你懂很多道理,却不接受道理?这本说明你还是有不懂的、不了解的地方,自己应诚恳的反思,学习。
学习是一种智慧,接受是一种境界。学习了解自己,学会如何爱己也爱人,这是婚姻所赋予的任务。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2008、9、19
熊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