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简介:真人 ,靳秋平,心理治疗专业联盟专家组成员,亲子教育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EAP专家,家长心理学创立者。靳秋平先生1983毕业重庆大学,96年系统学习心理学,先后学习过萨提亚家庭治疗,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家庭治疗、意象对话技术、格式塔治疗、NLP等实用理论技术。现在成都蓝天心理咨询中心服务于来访者。近二十年的学习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心理咨询模式,在亲子教育,传统文化方面和较深的造诣,并创立家长心理学。
第四讲:心理咨询PK中医四诊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黄帝内经》与心理学第四讲:中医四诊PK心理咨询。中医如何诊病从形式上与我们心理咨询很接近,他们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既能相互参照借鉴,又能彼此独立发展。应当说中医四诊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是十分完备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了,等会我们会做一些讲解,大家就能体会到中医四诊的完备性,那为什么还是要提发展的问题呢?与时俱进,是天之道,在今天数字化社会,后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用数字化的方式来整理和处理中医四诊,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对于提高诊断效益和进一步研究中医理论,中医实践的技术都是大有可为的。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思潮对中医的理论都会有丰富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心理治疗与咨询同样有一个对来访者的诊断与评估问题,心理学的不同理论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的诊断和评估模式,体现着各自的优势也表现出各自的局限性。等会我们将讨论二种主要的诊断和评估趋势。
今天我们主要要讲这样一些内容:一 中医四诊简要介绍,二 心理咨询与治疗回顾,三后现代心理治疗的特点
现在我们开始讲第一个内容
一 中医四诊简要介绍
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源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讲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在《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又说到:“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我们知道了四诊源于《黄帝内经》。是由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诊法。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中医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其依据在于,我们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在局部。从诊察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客观症状、体征,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闻、问、切在临床诊察搜集疾病反映的情况时,这四种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只有认真细致地运用四诊的方法客观地搜集,才能详细地占有材料;四诊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必须把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判断。如果只强调一种诊法的重要而忽视其它,则搜集的材料不够全面,会影响对疾病的正确判断。
这是在告诉我们生病是有原由的,生病的过程是会呈现出规律性来的。这些规律性是会从我们的体征体貌上表现出来的。四诊的方法就是帮助我们去发现这些体征体貌上,也就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
一、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已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我们重点介绍与心理咨询有更多联系实际的部分。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就不介绍了。我们重点介绍三望,望精神,望气色和望形态,这是我们对来访者可以望的见的。
(一)望精神 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宏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二)望气色 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红色。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
(三)望形态 外形与五脏相应,一般地说,五脏强壮,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的外形也衰弱。
1.体形结实,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表示体格强壮,正气充盛;形体瘦弱,肌肉瘦削,皮肤枯燥,表示衰弱,正气不足。
2.形体肥胖,气短无力,多为脾虚有痰湿。
现在介绍闻诊
二 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闻声音即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的变化;嗅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变化,以协助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
(一)闻声音
1.发声:发声重浊,声高而粗,多属实证;发声轻清,低微细弱,多属虚证。小儿阵发惊呼,发声尖锐多为惊风。
2.语音:声高有力,前轻后重,多为外感病;声音低怯,前重后轻,多为内伤。说话多而声音有力,多属实热;说话少而声音低微,或说话断续不接,多属虚寒。说话声高有力,但语无伦次,神志不清,为“谵语”属实证;发音无力或不接续,语言重复,神疲不力,为郑“声”,属虚语;自言自语,见人便停目,为“独语”,属心力不足。语言塞涩多为中风。
3.呼吸:呼吸气粗或喘多属热属实,呼吸气微多属虚证。
4.咳嗽:咳声重浊声粗,多属实证;咳声无力,多属虚证;干咳阵阵而无痰为燥咳;咳时痰声辘辘,多为痰湿咳嗽。
5.呃逆:呃声高而短,且响亮有力,多属实热;低而长,且微弱无力,多属虚寒。
(2)嗅气味
主要是嗅病人口气,汗气,痰涕及大、小便的气味等。口臭,多为肺胃有热,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味,多是胃有宿食,消化不良;口出腐臭气,多是牙疳,或有内痈。
三 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的方法。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它对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提供重要的依据。(问可能是我们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最主要的方式。我们不仅问出心理障碍,还通过问引导来访者反思,顿悟等等,达到治疗目的,可以说咨询中的问就是在治疗。我们后面要讲到后现代哲学同角下的心理咨询中问的巨大威力。)我们现在还是讲讲中医的问。
自觉症状主要靠问诊,问诊并有助于他觉症状的发现,问诊的一般内容及主诉大致与西医问诊相同,首先抓住主诉,即病人就诊时自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及时间,围绕主诉的症状,深入询问现病史,则需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从整体出发,按辨证要求,搜集资料,与西医问诊的重点有所区别。
(一)一般问诊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籍贯、住址等。
了解一般情况,可取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等可有不同的生埋状态和不同的病证,如麻疹,水痘,百日咳多见于小儿;青壮年患病以实证多见;老年人体弱久病以虚证多见,妇女除一般疾病外,还有经、带、胎、产等特有疾病。长江以南的江湖岸区有血吸虫病;蚕桑地区则多见钩虫病。矽肺、铅中毒、汞中毒与职业病有关。
(二)现病史
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治疗经过。
1.问起病
起病的原因、过程及症状,发生症状的部位及性质,突然发病或起病缓慢,发病的诱因。
了解疾病的经过和主要症状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例如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加重还是减轻,性质有无变化,病程中是否经过治疗,曾服何药,有何反应等等。
了解起病的过程,对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指导辨证治疗,有重要意义。
2.问现在症状
(1)问寒热:恶寒、发热常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注意有无恶寒、发热、时间、发作特点和恶寒发热的关系及轻重。
①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表证或半表半里证。
十问歌: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四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脉诊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因为脉珍的专业性太强,我自己也不懂,所以我们就不深入介绍下去了。关于中医四诊我们就介绍这些了。
二 心理咨询与治疗回顾
在我国应当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其广泛的社会需求和近十多年的发展趋势看,有理由相信,心理咨询与治疗这项开创性的事业在我国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心理咨询和治疗与中国中医治疗相比一个是历史悠久,一个是刚刚起步。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正处在开创心理健康事业心的发展初期,有太多的未知供我们去探索和发展。这是一个历史的机遇。希望我们大家都能为参与这样一项伟大的人类健康事业而自豪。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心理咨询的特点。
心理咨询过程有如下特点:双向性、多端性、社会性、渐进性和反复性。只有把握这些特点,才能驾驭心理咨询活动的基本规律,更好地组织心理咨询过程及其环节。
1.双向性: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起着主导作用,咨询对象(求询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咨询人员与咨询对象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使咨询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以圆满的结局来完成。即为心理咨询的“双向性”。
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一方面,咨询对象必须认真听取咨询人员的意见,积极配合咨询人员的帮助与教育;另一方面,咨询人员也必须洞察咨询对象的心理变化,并根据其反应调节自己的帮助与教育,调动咨询对象的积极性。
2.多端性: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面貌主要由四方面组成: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和行(行为)。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也主要是这四个方面发生了偏差。 在人的心理结构中,这四方面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认知愈深刻,情感就愈有理性,意志就愈坚定,行为就愈自觉。一般说来,认知是起点,行为是归宿,情意是中介。认知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知道了怎样行动和为什么要这样行动,才有可能自觉地产生相应的行为。因此,心理咨询过程应在转变咨询对象的认知方面下功夫,做到“晓之以理”。行为是归宿,心是心理结构的核心,只有知而去行的“知”才是“真知”,知而不行,等于不知。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就要“导之以行”,对其行为习惯或行为方式提出相应原要求和进行必要的训练。情意是中介,只有积极的情感与意志,才能使认知顺利转化为行为。由于社会生活实践不同,每个人心理结构中这四方面因素所占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其发展的不平衡就产生了某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根据咨询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需要、最迫切的方面作为咨询工作的开端和突破口,从“晓之以理”着手,帮助其弄清事理,认识危害;从“动之以情”入手,用爱的情感沟通双方的心灵,解除心理防卫的屏障,并调整其情感;从“炼之以意”着手,使其树立信心,坚定决心,培养恒心,善始善终配合咨询过程;从“导之以行”入手,让其从事与原有心理障碍相颉颃的健康心理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心理咨询过程的“多端性”。
3.社会性:心理咨询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兴衰、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都会给心理咨询事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心理咨询人员对于咨询对象的帮助,也只是各种“影响源”中的一“支流”。家庭、学校、社会机构等若干“支流”无时不在荡涤、浸淫着咨询对象的心灵。这些“流”有些与心理咨询方面一致,能够帮助和促进咨询对象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碍,有的则与心理咨询方面相背,甚至阻碍和削弱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心理咨询人员必须把心理咨询与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统一步调,协同帮助咨询对象。一方面,必须注意分析咨询对象存在心理问题的社会背景,弄清其产生心理障碍的真实原因;另一方面,在解决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时,必须积极取得各方面的配合,利用与心理咨询要求一致的积极影响去克服和抵制与心理咨询要求相违背的消极影响。这就是心理咨询过程的“社会性”。
4.渐进性:人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的。同样,不良心理品质的克服与消除也是渐进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一蹴而就。因此,心理咨询人员与咨询对象要克服急躁情绪,不能一下子提出过高要求,而要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量到质逐步地去做。心理过程的“渐进性,”要求咨询人员培养仔细而耐心的品质,对于咨询对象的帮助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5.反复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是螺旋式上升而非直线式前进的。人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如此,不良心理品质的克服与消除更是如此。因此,心理咨询人员不能存有一劳永逸的思想,与咨询对象的关系也不要仅局限在门诊室内,对咨询对象出现的反复切不可表现出厌恶、冷漠,更不可横加批评与指责。心理咨询人员还必须注意检查自己的咨询效果,对重点咨询对象定期回访,巩固咨询效果,同时预防旧病复发。
现在我们来审视咨询过程,心理咨询的过程和阶段
心理咨询的成功关键,说实在的不是在于一个咨询员技术多么高超,而是在于他这个人所给予来谈者的“真实感”及“安全感”。技术是可以“做”出来,可以是虚假的,也许它可以一时的让人产生信任,但久了,这种信任终究会崩溃。那里来谈者不仅不信任咨询员,反而会产生反感与怀疑。透过对咨询员的信任,来谈者可以自由自在地毫无戒心地分享内心的一切痛苦。分离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治愈方法,一个良好的信任的咨询关系,原是不需要划分阶段或程序,但是为了帮助初学的咨询员,我将其分成四个阶段来说明。在细说这四个阶段之前,我要说的是,这四个阶段不是硬性的1.2.3.4.这样的排列,而可能是混同的,亦有可能循环或交替,这就要靠咨询员的经验、成长程度、观察力、自我意识及智慧了。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关系:
“信任”是第一阶段原基础,这个基础若不稳固,咨询关系就会发生困难。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用“同理心”、专注、聆听来让来谈者体验到咨询员的真心与诚意,尤其是初层次同理心的表达。为什么说初层次的同理心比高层次的同理心好?因为来谈者与咨询员刚刚认识不久,许多的问题与情绪尚处在“隐涵”的状态,待他试试咨询员是否有能力考核成绩有效地帮助他,他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所以这个阶段要进行得较为缓慢,有耐性,不要太快地想帮助来谈者进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或是进一步的给建议解决它,如此很可能会让来谈者紧张或焦虑。另外,尊重、真诚亦是很重要的因素,可以助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一般人看来来谈者往往是有“问题”、“困惑“、”失败感”、“挫折”等等情况的产生,才会见咨询员,尤其在中国大陆心理咨询尚未发展得很健全,许多人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是停留在为“病人”或“心理有障碍”而存在的专业。难免来谈者会有一些担心咨询员会把他们看成是没有能力的,软弱的,愚笨的或是有病的人,所以一个令他“信赖”的环境是很重要的。而温暖的感受、接纳及没有判断的态度,会有很大的帮助来建立这个信赖。在这儿要说明一点的是,在此阶段当来谈者的某些行为明显地让咨询员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例如迟到数次,而咨询员并不须要“容忍”,不表态,不舒服的感觉是要表达的,因为它是“真诚”的一个表示。但如何表达非常重要,它不是指责或判断,而是须用一个了解的态度及积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阶段:
(1)问题的探索:
一旦良好的关系建立了,就可以开始进入到问题的探讨。例如探讨来谈者对人、事、物的期待、期望、或是探索一个问题的发生、过程、及其根源。同理心仍是此阶段的重要方法及技术,队了初层次之外,也要开始运用高层次的同理心,以帮助来谈者看到自己行为的盲点、矛盾点或是理清一堆纠缠不清的事件,或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压抑及痛苦。在进行问题探讨的时候,要记得越具体越好。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不到问题的所在。人多半有未意识到的逃避责任的倾向,因为责任太学生因此用具体的方法来使来谈者踏踏实实地“看到”问题的所在,这是很重要的。另外澄清也是主要的技术之一,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的问题是不沟通或不良的交流而造成的,所以澄清也能帮助问题的透明化。在探讨过程要来谈者讲“事实”而非观念或感受。例如:我真的很不喜欢行政工作,以便问题具体化。
(2)探讨目标及期待:来谈者来找咨询员一定有个目的及期待,或是想对其所面对的困境、问题、挫折有所解决,或是在生活中没有人聆听,内心感到很大的痛苦,须要倾诉一下即可,或是被虐待想求得保护,或是知识缺乏想要得到知识上的补充……等等。了解来谈者咨询的期待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就会漫无方向了。一旦咨询过程没有一个方向,则来谈者、咨询员很容易无聊而不想继续下去。若是来谈者的目标及期待超过咨询员的能力范围,例如,一个来谈者,是一个爸爸。他需要咨询员来改变他的孩子,此咨询员如果认识到自己一方面必须要见到这个孩子,而又是不可能的(孩子不愿意来),二方面只有能力帮助此家长来探讨问题的所在,而其又不愿意合作(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则要很诚实地、很清楚地与其交流或是转介,或是结束彼此的咨询关系。若来谈者的目标及期待是受到保护(如受虐者),这也是超过咨询者的服务范围,则其亦有必要告知其何处可以受到保护。
第三阶段:更具体地进到问题的核心,去帮助来谈者进到扩展其意识感的状况:
来谈者的表面问题与核心问题可能是要改变孩子的例子吧,来谈者并不了解自己的期待是不合理的,此时可以帮助他了解他之所以要改变孩子的体会、感受及行为,而这些往往是他未意识到的层次。来谈者慢慢地意识到了他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后,咨询员就可以分离自己类似的经验(至今已解决或向积极的方面进行)来支持来谈者,使其觉得有人既有相似的情况而且已经得到处理或解决,他不会觉得自己孤军奋斗,而会有希望。一旦希望燃起,则此咨询的过程就已成功了一半。咨询员至此,就可与来谈者共同探求来谈者在与子女的关系上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第四阶段:这时,由于问题已经澄清得较为清楚,是可以拟定对问题情况改善或处理或解决问题的步骤:
这个方案的提出,原则上使来谈者采取主动,而咨询员只是协助与支持者,毕竟来谈者是处理问题的主体,而且他要学习“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处理这个问题。拟定了一个计划之后,并且来谈者要定好具体的步骤,当这些具体的步骤逐一完成时,也就是咨询关系结束的时候。
关于阶段性与灵活性的说明:
A. 有时候,当来谈者进到咨询室后,与咨询员尚未建立关系,而且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咨询员除了用温暖的态度来帮助来谈者放松之外,也可以探讨其来咨询的目的。有了清楚的目的之后,来谈者也有了一个交谈的重点,则这种一开始的不自在就容易减轻了。
B. 来谈者的问题,有时是一个问题最为重要,就先针对性优先的问题来进行探讨。等第一个问题处理完之后,其它的问题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的求突破,则这个咨询关系就超过了这四个阶段的范围,而进入了转化提升的超个人咨询领域。
C.有时候来谈者是大咧咧的人,一进门尚未进入 “良好关系的建立”就一下子谈到了他问题,则此时就一下子谈到了他问题,则此时就要记得在探索问题、期待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信任关系的时候。千万别立刻跳入针对“问题”就处理了的情况,要知道来谈者会借着问题提出来测试一下咨询员的“能力”,然后才决定会不会继续来见咨询员,所以要告别注意。
三 后现代心理治疗的特点
前面我们讲到过后现代咨询治疗的特点已走到了人文关怀和灵性的关注上了,所以今天我们专门对这部份内容做一些介绍。先看看后现代哲学的主要观点:
(1)反主体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继尼采的“上帝死亡”的口号之后,提出“主体死亡”、“人已死亡”的口号,他们的意思是说主客二分式的主体和人的概念不现实,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人类中心论”已破灭。(我梦蝴蝶还是蝴蝶梦我?)
(2)反普遍性及反同一性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差异无所不在,即使在重复中也有差异出现,无差异的世界是苍白枯燥的世界,传统哲学以普遍性(universality)、同一性(identity)为人的最高本质,只能使人成为丧失个性、无血无肉无情感的抽象的人。(没有真理,)
(3)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没有独立自在的世界,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这就是说,世界本身有语言的结构,语言不是人表达意义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体系。每一件已知的事物都是由语言来中介着的,所谓事实、真理只是语言上的。在他们看来,“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说我”。这样,人就从西方传统哲学所讲的以人为中心的地位而退居到为语言所掌握的地位。但语言又总是不确定的,并且随言说者的不稳定的情绪而动摇不定。因此,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多元的和解构的[4](一切皆空)
(4)内在性(internality)如果说不确定性主要代表中心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那么内在性则代表使人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倾向。这表明后现代主义哲学不再具有超越性(transcendence),它不再对精神、价值或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感兴趣,相反,它是对主体的内缩,是对环境、现实、创造的内在适应。(现实关怀)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对现代主义质疑、反思和批判的一种新的认知范式。它的矛头指向传统哲学中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是彻底反传统、反权威的。它由逻各斯中心主义转向非中心的多元主义,由深度模式转向平面模式,由以人为中心转向反传统人本主义。它可以促进我们拓展视野、观念更新,转变以往僵化、封闭的思维方式,实现学科交融,不断向大众化和现实生活贴近。
最后我们来看看李子勋老师是如何从后现代的角度来解读心理咨询和对咨询师的一些要求的。
后现代的思维:
是一种不确定性、模糊、偶然、不可表达、不可设定的流动思维。
把以当下存在为中心的本体论变为言语中心论的语言学。
把理性的纵向“树状结构”的思维变为横向“根状茎”思维方式,追求似是而丰满。
根状茎方法将信息分散到非中心化的系统中,将语言分散到多重符号维度中。
根状茎结构的思维方式,它是动态的、异质的、非二元对立的。
根状茎意味着开放而朝多个方面而非朝一个方向流动;既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没有主次,永远处在变化之中。
后现代的咨询风格:
服务:个案主导,让咨询与心理理论为咨客服务。
尊重: 多元并存主义与文化相对性。
方法:引进了话语分析。
灵活:紧跟随社会变化,研究信息化,高科技,经济发展,后物欲时代人们的心理特征与生活方式。及时调整咨询的方式与技术。
强调方法有效性,而非方法的正确。
注重心理关怀,淡化治疗色彩。
重视主观理解,不注重客观释义。
反对理性,不用普遍经验索引个体。
注重扰动,而非积极引导。
保持对变化的中立。
后现代心理医师特征:
接受情绪与感觉的流动,借以保持生活中的客观、现实、宁静、平实与坚定。
鼓励把创造的想象力、直觉、顿悟、灵感以及对灵性的探索回归到咨询实践。
扩展意觉知,把所有人类的文化、哲学、艺术与科技进步纳入 境界
保持自在世界与建构现实间的觉悟
想念心理是解释学,不是考古学。这种解释不存在正确,只是合适。
咨询内容是一种应用语言相互建构的过程。
从谈论问题的方式转换为讨论问题解决的方式。
后现代心理理论基础:
一、 自组织理论
二、 扰动与混沌理论
三、 神经网络研究
四、 时间定理
五、 叙事疗法
六、 焦点治疗
七、 问题解决导向的治疗
八、 多元文化的咨询技术
九、 家庭治疗整合理论
这些理论是可以通过参加李老师的课程学习到了,也可以自己去博览群书得到。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所 靳秋平 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