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简介:真人 ,靳秋平,心理治疗专业联盟专家组成员,亲子教育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EAP专家,家长心理学创立者。靳秋平先生1983毕业重庆大学,96年系统学习心理学,先后学习过萨提亚家庭治疗,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家庭治疗、意象对话技术、格式塔治疗、NLP等实用理论技术。现在成都蓝天心理咨询中心服务于来访者。近二十年的学习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心理咨询模式,在亲子教育,传统文化方面和较深的造诣,并创立家长心理学。
第五讲 咨询师成长与黄帝内经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黄帝内经与心理学系列讲座的第五讲,咨询师个人成长与黄帝内经,这是整个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由于我们今晚要将黄帝内经与咨询师成长结合起来讲,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把前面四讲的主要内容简要的回顾一下,顺便帮助大家一起复习一下我们学习过的主要内容。然后,我们将就咨询师成长的相关问题展开讲解,我们将涉及这些内容:心理咨询师成长的六个阶段和咨询成长和咨询实践中的常见焦虑与觉察。还将介绍李子勋老师在亲子关系咨询中常用的咨询技术。咨询师的三种境界等。
现在我们简要回顾前四讲的主要内容:第一讲,“为什么要讲黄帝内经“中我 们开宗明义讲到这个系列讲座属于咨询师成长系列类的讲座,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咨询师的成长,整个讲座的内容都是从咨询师成长的角度去看黄帝内经,并联系到咨询师成长和咨询实践来展开问题。希望大家要理解。我们这里讲黄帝内经并不是学习中医学,学习做郎中那种把黄帝内经做为中医学的基础来讲。我们只是从咨询师个人成长和指导咨询师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看黄帝内经。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宝贵的资源。第一讲中我们主要讲了五个问题
一 换个角度看世界,看自己,看理论
二 我是被催眠的心理咨询师吗?
什么是催眠,我的答案是:“信以为真!”当然这里没有正确答案,只有参考答案供大家相互交流。如果大家对我说的相以为真,就被我说的催眠了。我们被催眠的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
1 被理论催眠: 2被大师(包括偶象)催眠,(被偶象催眠)3被成功催眠,4被角色催眠, 5被场景催眠,和环境催眠6被自己催眠,等等。
三 周易与中国文化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对周易做了一个小结.
1 它是一本古代先贤集体创作完成的占筮的工具书。
2 它是中国文化的根源,道家,儒家,都把周易做自己根本源头。
3 周易对自然,天地的认识,对天地自然的模拟比象,以时间为根本的认识思路,基本上可以比较准确的接近天地阴阳变化之道,从而能够指导中国的传统文化连绵不绝。
4 中医以周易为理论基础,在周易的思想方法上建立起来的服务于人的生命质量的生命科学。治疗科学。
5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人类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心理过程以及影响人们社会生活和身体健康等等,也是属于生命科学和治疗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是可以借鉴中国中医理论和中国中医理论的经典“黄帝内经 ”。
四“黄帝内经”简介
五 为什么要讲“心理学与黄帝内经”
1 我想讲这个讲座的初衷就是想给大家分享,我学习黄帝内经后,对我的个人成长的提升是很有效的,对自己在咨询方面的帮助是很大的。
2 心理学是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的学问,一切有利于这个目标和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行为,都可以借鉴到我们的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之中,黄帝内经就是这样的情况。
3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古代医学经典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会帮助我们拓展思路,打开眼界,走出被催眠而不知觉的执着状态,更灵活的去生活和工作。
4 黄帝内经里的确有十分丰富的关于心理治疗的思想和方法,对情志病的治疗更是有丰富的论述,古代名医也积累了很多治疗情志病的成功案例。对我们的治疗实践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
第二讲:黄帝内经简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黄帝内经,不是从中医学的角度.
黄帝内经的总体思想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1天人合一,黄帝内经认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养生要顺应天地变化之道,也就是阴阳变化之道。
2健康长寿而不仅是活的长久,活得没有痛苦而有生活的质量,做人的尊严,所以才有年过百岁而动做不衰。
3社会要提供朴的文化形态,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是一种宽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自由而和谐。
4自身则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5 德全不危,是一个从根本上修德而健康长寿的道路。修德行善是健身之本。(这个德可以理解为我们心理学意义上的健康人格)
6其实给心理咨询也提供一个治疗的方向,和诊治的参考依据。
第三讲 黄帝内经PK心理学理论
二 中医情志疗法的精彩案例
讲案例之前有必要对情志疗法做一个综述;
情志疗法指心理疗法,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这是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中医治疗的理论支柱。就是先治其心,后治其身,包括情胜情法、劝说开导法、移情转移法、暗示疗法、宁心静志法。
而且还注意到了男女有别。男为阳,多禀阳刚之气,体格多高大健壮有力,多好动,粗犷,心胸多宽广、豁达;妇女为阴,常见阴柔之质体形小巧苗条而柔和,常喜静,稳健,细腻,多愁善感。男以精气为本,女子以血为本,男以肾为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
情志内伤是指过大过量的情志刺激,超过了正常的限度;超过人体的耐受能力或长期不断而个体又缺乏移情易性的能力时,才导致身心损伤而致病。
这里我们再给大家分享几个前面讲座中没有讲到的情志疗法的精彩案例。
中医心理疗法治疗一例久治不愈的食少患者,患者男性,是一高官,家庭富裕,无忧无虑,进食多是山珍海味,听唱歌舞,什么事情也不操心,渐渐感到没有什么意思纳食逐渐减少,找名医用药不愈,身体消瘦,几年来,一直处于少食状态,身体到也健康,没有其他什么疾病,就是不愿意吃饭,家人找宋大夫说明情况后,宋更衣宽戴随坐车去患者家,到其门口时,宋不下车,吩咐其家人让患者亲自来接,否则不给予诊治,患者心中气愤,无奈生着气来到车前亲自请送大夫,拉开车上的布帘请大夫下车,一看,见送满脸污垢,头戴烂帽,上身穿赃衣破袄,下身穿臭气熏天的裤子,患者一见,火从心肝而生,说到,我一个小病不但让我亲自请你,你认为你是谁啊!你连个穷要饭的都不如,赶紧走吧,我死也不用你看,转脸就回家了,当天晚上患者食欲增加,第2天又增加,过了4天,宋大夫穿整齐衣服到家中来看,和患者说明了前几天的情况,是故意用小生气方法以增加肝木之气的流通胃土郁滞消而能食,因为火衰不能生脾土,脾胃滞而不能食,你的病是因喜而得,一怒则喜消,木旺火旺土旺,木气疏泄脾土,壅散而食增
元朝扬先生治疗一例年龄28岁男子,腹泻6年,多医治疗用药无数,没有效果。后经人介绍来找扬医,诉说几年来每日腹泻20余次,晚上有点好转,从未间断服药,就不效。诊脉和缓如常,其他没有什么症状,身体少瘦,痛苦的是30分钟就要去大便。扬医生分析后说我能给你彻底治愈,患者和扬坐时谈其它事情,也不说病情,也不问病情,只是问患者其他感兴趣的事情,5个小时过去了,患者也没有去大便,之后扬告诉患者,你的病已经好了,今天上午事实如此,以后你不要动就去大便,一天2次足可以的,千万记住,之后患者彻底好了,可见,此中医心理治疗腹泻方法类似于转移疗法。
案五上工善诊断儿思
一儿半岁,忽日惨然不乐,昏睡不乳。予(万全)曰:形色无病。将谓外感风寒,则无外感之证。此儿莫非有所思,思则伤脾,乃昏睡不乳也。其父母语云:有一小厮相伴者,吾使他往,今三日失。乳母亦云:自小厮去后,便不欣喜、不吃乳。父急命呼之归,儿见其童嘻笑。父日:非翁之妙术,不能知也。
(《幼幼发挥. 急惊风类证》)
按:或谓襁褓婴儿,无七情六欲,其实不然。小儿神气末充,易受惊吓,平日玩弄嬉戏,亦有爱恶之情,医者不可不知
离间生诟断母恋
韩世良治一女,母子甚是相爱,她出嫁后而母思念过度,郁郁而死,她便思念成疾,诸药罔效。医生说:此病得之于思,药不易愈,当以术治之。乃贿一巫妇,授之以秘语。一日夫谓其妻曰:汝之念母如此,不识彼在地下,亦念汝否?吾当他往,汝盍求巫妇卜之。妻忻诺,遂召巫至,焚香礼拜而母灵降失。一言一默,宛然其母之生前也。女遂大泣。母叱之曰:勿泣!汝之生命克我,我遂早亡,我之死,皆汝之故。今在阴司,欲报汝仇,汝病恹恹,实我所为。我生则与尔母子,死则与尔寇仇矣。言讫,女改容大怒白:我因母病,母反害我,我何乐而思之!自是而病愈失矣。此去其所慕之谓也。
第四讲:心理咨询PK中医四诊
一 中医四诊简要介绍,二心理咨询与治疗回顾,三 后现代心理治疗的特点
前四讲的主要内容我们就简单回顾这些,现在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来讲我们今晚的主要内容。那就是咨询师成长,是每一个咨询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充满的神奇和挑战的,有相当一部分当初想以咨询师为终身职业的朋友都倒在了成长的路上,离开了让当初让自己心动神怡的咨询师行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咨询师就是因为个人成长不足而暗然离开的。今天我们讲咨询师成长与黄帝内经,就是想给我们的咨询师朋友的成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我个人认为黄帝内经对我们咨询师成长的贡献除了我们在前面讲座中讲到的那些以外,还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
1 咨询师成长要遵从道的指引,咨询师成长的过程和阶段与我们人生的成长和成熟发展阶段是相称相应的。黄帝内经中是到了男人和女人各个发展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其实我们咨询师成长也是有不同的成长阶段和各自的特点的。这些阶段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我们咨询师成长的共同性上面。
2咨询师成长要因人,因时,因地。每一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个人成长对我们每一个咨询师来说是一件大事,如何占天时,地利,又得人和的自组织的发展自己职业人格,是我们咨询师自己要面对自己成长的任务。所以,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的成长之路在何方?
3阴阳五行思想在我们的咨询师成长和咨询实践中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特别是中医的情志病的防治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们都可以直接学习和运用到我们的咨询实践之中。我的直觉是,情志相生相克思想在我们的咨询实践运用得当会显得简便而神奇。
4我们知道咨询师成长意味着二个方面的成长,一个咨询师的人格修养的成长。另一个是咨询师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的成长。而中医师的成长中,传承的特色很浓,中医各家的绝学和绝技都不是轻易外传的。心理咨询师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借鉴到师承方面的道理啊?我们是不是有缘得到前辈心理专家们的督导呢?我想有督导和没有督导的咨询师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效果都会有很大的区别的。
现在我们就从咨询师成长阶段及每一个阶段的特点。
第一个阶段:热心坚定的助人状态 ,以为自己可以解决别人的种种问题。也就是俗话说的无知面无畏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对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和咨询理论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消化,但帮助人的欲望却很强,特别是从自己身边的朋友开始,经常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并且乐此不疲。在这个阶段新手的助人状态往往被称为“热心坚定的助人状态”。“特点就是在与被帮助的人展开谈话以后,要迅速地确定被帮助者所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同时给予被帮助者强烈的、过分的情绪支持,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这时他们一般倾向于快速界定具体问题,趋向于情感和干预的过度地参与,喜欢表达同情而不懂共情。快速界定问题背后的动机更多的可能是自己卷入了。与其说在是帮助朋友,不如是是在投射自己的焦虑。这种情感和干预的过度参与凸显了他们在急躁的内心感受驱使下的自恋体现;而共情是需要学习的。
第二个阶段:知难怀疑的阶段。
这出现在刚开始偿试做案例的阶段,可以用兴奋和激动来形容这一阶段,因为感觉自己终于开始真正去体会自己喜欢的助人工作了。但是伴随他们状态通常会感到依赖、无助、敏感和焦虑,并拥有脆弱的自信,他们在工作中哪怕是很小的挫折,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做这一行的料等。因此,在这个阶段最需要成长和督导,面自己常恨自己对技术不精,知识不足,开始大把花钱参加各类的培训,以为自己有了技术就一切OK了。这时无论从同行老师或是从来访者身上一旦察觉到哪怕是一点点批评的语言都会对他们自己的自信心和士气产生严重的影响。容易夸大成功和夸大失败。在这个阶段你会看到,他们总是在向督导或者其它同行老师这个讨方法:如请您告诉我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不知道去寻求“正确解决问题方式”的问题。把来访者经常向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转而问督导。他们竭力追随和效仿可以模仿的模型,同时也在追随专家级的人物。在目前中国缺乏督导机制和条件的情况下,处于这个阶段的咨询师不得不花费很多的财力和精力到处去听一些专家的工作坊和讲课,但是这些短期的授课很难达到督导的作用。
第三个阶段:初见有成效的咨询师状态
这个阶段的咨询师无论在在心理学理论还是心理咨询的基础专业水平上已经具备和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个阶段中,他们的中心任务是在一个基础专业水平上行使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正确的做事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何把心理咨询工作做的恰当、正确和有效是他们常常思考的问题。他们在通常都表现出一种保守、谨慎和严格的风格(相对于放松、冒险或随意的风格),以此来追求“正确、结构和效率”。
这一状态上的咨询师能够认识到他们已经从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督导活动中获得收益、进步和成长并同时感觉到了舒适。然而在这一阶段中,不安全和脆弱的感觉还是时时产生。来自督导的支持和肯定作用变得特别重要。
第四个阶段:成熟的咨询师状态
在这一阶段,开始了独立工作的阶段。这也是一个令人兴奋有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的时期。成熟咨询师个人风格从将自己的人格融合于治疗中逐步形成。这期间治疗师会变得更加应付自如。这一时期他(她)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所善长的咨询领域和形成自己的模式。只是还需要阶段性的接受督导师的督导,或同辈之间的互相督导。
第五个阶段:初级专家的状态
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具有一定的年资和某些类型经验,咨询师的核心发展任务是发现一种可以建立自己专业权威的方式,特别是要建立一种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兴趣和人格高度相一致的工作风格。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咨询师已经比较深入的领悟了焦虑的本质,他们在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中表现出了平和的、安静的、有力量的、安全的、值得信任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这些治疗师都已经开始明白和深入理解治疗师&来访者之间的治疗关系对于来访者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技术应用层面也已经达到非常灵活并具有个性化的水平。同时,他们逐渐明白要想对所遇到的情形都找到明确的答案通常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平静、不焦虑、不紧张、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断进步。回到了好奇和无知的状态。
这种状态中心理咨询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咨询师有能力调整自己对来访者问题的参与水平,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在咨询&治疗中咨询师和治疗师什么时候参与、什么时候不参与、什么时候参与多少等。因此他们可以在与来访者工作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随后又能够从此情境中自由地脱离出来。他们能够把来访者作为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许多治疗师感觉到他们所帮助的来访者师他们对初级专业人员进行教导&督导时的重要信息途径。开始在心理学专业领域以外寻求资源。如文学,宗教甚至是剧院或电影院,由此来扩大他们对人们的了解。
第六个阶段:高级专家的状态
这个阶段的专业人员通常已有20年以上的经验,其特征是已经建立了非常个性化和可靠的咨询&治疗方法。尽管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足够胜任工作,但是他们通常对于自己给予来访者的影响作用更为谦虚。他们对于本领域中出现的新事物也常抱有怀疑态度。丧失是本状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种丧失包括预期性的,比如他们想像自己即将退休的日子;同时又是现实性的,因为“比他们年龄更大的专业人员都已逝去,并且同年龄的同事一般也不再是强势的影响源。
这些成长的阶段是一个象征性的划分,有的人能够成长很快,有的人呢却很多年后还处在第二或者第三阶段。成长是自己的事,不能假手他人,我曾见到过这样一个咨询师,三年多了,基本上没有实质性进步,到处找自己的老师,然后把自己的成长交给老师。最后总是怪老师不教他成长,应当对他的成长负责,这个咨询师最后还是离开了咨询师职业。想当初他是立志终身做心理咨询的。
好,我们现在讲讲每一个咨询师在自己的咨询实践中将要面对的问题和自我的觉察。
现在我想问一问房间里的咨询师朋友做一个心理咨询师容易吗?咨询师成长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一个焦虑呈现和处理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我们对自己对来访者,对咨询过程的觉察,和敏感性的提高过程。大家同意吗?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曾经发生或者说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在我们咨询师身上的焦虑吧以及我们的觉察。
一 咨询之前的,我们多半会焦虑这些问题:
我适合作当事人的治疗师吗?
我与咨客能建立有效的治疗关系吗?
我应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我能帮助对方吗?如果我犯错怎么办?
当事人会脱离吗?治疗无效会怎样?
二咨询刚开始时,又有建立关系的担忧:
我能充分尊重对方吗?
我能平衡与咨客不对等关系吗?
我如何判断咨客的利益?
我如何尊重当事人的权利?
如何处理咨客对治疗的期待?
我是否真正理解咨客的困境?
我会不会在帮助咨客的同时也建构了问题?
我有足够的共情吗?
我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是无害的吗?
我给了对方充分的选择权吗?
更高级一些的觉察还有这些:
我无意识的鼓励了当事人依赖吗?
我自己有在治疗过程中获益吗?
是否害怕袒露自己?
我是否过于拘泥某一治疗理论,没有顾及考虑是否适合当事人?
我是否缺乏足够的洞察力或灵感呢?
我是否暗示当事人需要什么改变?这种改变真的符合他的利益吗?(扰动而不是引导。)
我是否在追求完美?
那些观念影响着我?
我必须是正确无误的吗?
如果当事人不改变是我的无能吗?
所有的治疗技术我是否都要知晓?
我必须把咨客导向更好的生活吗?
我是否遵循了第三者原则?
交谈是否会加重咨客对第三者的责难?
我对问题的解释是否导向问题的松解?
我会加重当事人的焦虑吗?
我可以故意忽视一些看起来还难以解决的问题吗?
我的交谈是否会影响咨客的价值观?
我是否让咨客充分意识到这样的危险?
我是否充分考虑了咨客的意愿?
是否提醒他治疗师的话在治疗环境有意义,回到生活中还需要自己去决策。
我是否引导他认同我的生活态度?
是否能坦诚面对自己存在的限制?
我是否理解和接受另类文化?
我在性别差异方面有敏感力吗?
我是否愿意理解不同阶层人的语言于情感?
我能忍耐当事人长时间的沉默吗?
我能理解当事人沉默的涵义吗?
当事人的不满会增加我的压力、焦虑或引起我慌乱吗?
我会对个性强的当事人让权吗?
我能处理当事人的过度要求吗?
如:要求打电话到家、要求延长谈话、希望私下找你;
想得到你的照顾和为她分担责任,或要求你一直关怀她;或希望你去操纵他的亲人朋友,
要求告之他们该做什么或如何去做;
处理:与当事人讨论这些不当要求,说明治疗的限度。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是常常面对这些问题反省自己的咨询实践。每次咨询完成后,好象都要面对这些问题做一个回忆。总会有些觉察。
面对不肯投入的当事人:
如: 缺乏动机,忘却预约,不愿承担责任,对交谈漠不关心等如何办?.
我们分享一些李子勋老师在亲子关系常用到的技术
技术一,父母内心逻辑:无知的态度,保持自我觉察,积极假定 。很多独生子女家庭表面上是以孩子为中心,口口声声说尊重孩子,其实是以他们的内在逻辑为中心。
技术二,如何改善亲子关系:保持好奇与兴趣,积极认同,改译行为意义 ,把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改译为有利于家庭和谐的方向上。
技术三,如何建立优点:无中生有,有亦为无,强化与消退 ,
技术四,如何处理困境:淡化问题,从问题中获益与成长,处理悖论情景 , 什么是悖论情境呢?家长强烈的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害怕孩子将来没有自己的事业。就强烈的去关注孩子和管理孩子的独立的品质发展。看到孩子的一点点不足就会向作不好的方向假定,要去管理孩子的行为,还想管孩子的思想。从而让孩子不知所措。一点都不自信。
技术五,重要的沟通:少用语言,多用非语言交流,共情原则
技术六,青春期对策:学会示弱,让出空间,装傻与换位,权利与责任并行。
技术七,促进社会化;保持差异,分享与互补,资源取向
技术八,处理早恋的办法:保持尊重与欣赏,反向干预
技术九,帮助的策略: yes , maybe , no
技术十,解决冲突的策略:暂停,延迟,改译,部分退让,认输,隔离。
再来看看李子勋的十个经典问题(在神经症来访者中常用,特别是强迫症中)同时我们来解析一下这十个问题的妙处
1.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是问题?
2.这个行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现在觉得是问题?
点评:提问问题的发生发展史。引导问题呈现过程是我与我们的主观关注有直接关系。
3.把它看成问题的前和后,你的生活态度有不一样吗?
点评:问“症状”和自我认知的关系。隐含治疗的含义:改变叙事方式。
4.如果问题有个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点评:引导个案做自我分析。
5.有人不认为这是问题吗?有人比你更着急吗?
6.谁最认为是问题?谁最不认为是问题?
点评:问人际关系及对他人的看法,亲疏远近,喜人恶人。
7.有例外吗?有段时间问题没有了?
8.如果有例外,能告诉我那段时间你做了什么?
点评:从问题中突围,寻找薄弱点。已经在治疗了。
9.如果问题有一个变化规律,那是什么呢?
点评:深入地诱导做整体的自我探索。
10.有没有一段时间,你觉得问题并不那么坏?
点评:升华症状的积极意义,与症状为友。
现在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一个咨询师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的心理咨询师,和他相处时,你会感觉他十分自信,性情比较张扬,很有锐气。他会非常乐意谈及他所获得的成就:职称,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书,以及经典的个案,在谈论中面有得色,同时尖锐地发表对不同观点的批评,和对出现失误的同行的轻视。他的社会角色意识非常强,你能感到他确实以成为一个咨询师为荣,同时这个角色也捆绑了他,使他对自己的着装、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别人对他的看法或批评,都表现出特别在意。这个阶段的咨询师还有一个明显的外在行为特点,就是老是忍不住要去指出别人的心理和个性问题所在,涉及的范围包括亲人、朋友、或同行。他们的意见大多时候是有见地的,你能感觉到他确实点到了问题所在,但不知为何,就是让人心里不舒服。也许,你直觉地了解到,他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帮你,只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能力和优越感而已。常常地,此类行为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这种类型的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采用的常常是“探究型”和“控制型”的咨询方式,乐于使用各种“立竿见影”的简快方法,出现“野蛮分析”的时候比较多。心理咨询师在这一行里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个人境界也常常在不断提高。这正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每一个全情投入于这一领域的人,最终自身也会获益良多。
到了第二种境界,心理咨询师拥有了更多的心理能量,自身的情结也解决了不少,他们成为了比一般人更健康的人,或者叫自我实现型人。他们肚子里面装了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变得沉静下来。当你靠近他时,你可以感觉到他内在很自信,但这种自信已经不再给他人以压力。他不会主动谈及自己的成就,表现出低调和稳健。他神情内敛,对人和气,接近他就象靠近春天的太阳般的温暖和舒适。他明白自己的职业角色和本人真实自我的界限,也了解自身的局限。他从来没有想要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他可以坦然地谈及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自身的弱点,已不能让他感觉到是一种威胁。
他断不会陡然指出别人的所谓的心理问题,尽管他能清楚地感觉到周围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也许,他会通过某些委婉的方式让你明白你可能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心理情结。然而他的方式是如此隐晦和温和,以至于你不可能受到任何伤害,更不会让你在很多人面前难堪。你会感激地发现,他所说所做,基本上不是为了证明他自己,而是出于对他人真诚的关怀和爱。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常常会得到很多人的爱戴和崇拜,即使是同行,也要禁不住要对他表示尊敬和欣赏。他们的人际关系就要比处于第一种境界的人好多了。在咨询中,他采用的无论是哪种流派的方法,人本主义的精神都会贯穿始终。他的咨询过程表现出踏实和沉稳,追求咨询的质量胜过追求咨询的数量和速度。到了这一步,应该说已经达到了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然而我惊诧地发现,居然还有第三种境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叫我怎么来形容这样的咨询师呢?只能用我有限的文字来尝试描绘这无限的体会吧……就象小小的山丘,也羡慕着高山的风采啊!
第三种心理咨询师,他已经没有了角色的概念,整个人都和谐统一了,因而他并不会特意地装扮自己。当他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也许会觉得这是个特别朴实平凡的人。这时候的他,经过修炼和顿悟,已无所谓自信不自信,自卑不自卑,当你靠近他时,不能感觉到任何外显之气,只能感觉他的内心,就象大海般的深湛和平静。无论是直接地或委婉地,你都不会听到他对别人所下的结论或评判,他也断乎不会指出任何人的任何问题。哪怕他只是心神合一,静默少言地呆在那里,你也能感觉到从他身上发散的那种对全人类的悲悯之情。这博大的,完全没有偏见的,淡淡的无形之爱无声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令罪人在他面前也不觉羞惭。就象孩子绝不会因为在慈爱的父母面前露出生殖器而羞愧一样,你也绝不会因为在他面前自然地表现出弱点而羞愧。尽管他从来没有对你说过关于你的弱点和问题,但他是如此这般的深湛和平静,当你靠近他时,自然就会照出自己的影子,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还有那些丑陋。 到了这样的高度,他的存在就是一种治疗!一切的流派一切的技术都隐退了,只有这化育万物的精神存在……
好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整个系列讲座到此为止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