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台湾电影明星、身心灵文化研究与传播专家胡因梦做客晶报名人演讲周,做了题为《生命的阅读·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演讲。演讲中,她以真挚、睿智、广学、博爱的言词,从自身的人生经验出发,讲述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阅读自己,真正了解自己的身、心、灵之旅。
15年银幕之旅是“误入歧途”
虽然胡因梦现在早已褪去了明星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翻译家、身心灵文化研究与传播专家的身份,但一睹这位前“台湾第一美女”、电影大明星的风采,依然是昨天到场观众的诉求之一。当一身黑色中式服装,留着短发,面带微笑,身材瘦削却神采奕奕,始终传达着一种优雅、亲切气质的胡因梦步履轻盈地走上讲台,台下观众当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早上这段时间血液循环都不顺畅,很多人整个身体状态都还没有‘活’过来,所以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自己,调整一下自己的能量,让会场有一个更宁静、更舒服的氛围。”胡老师先不忙演讲,而是带领全体观众一起做三分钟的呼吸调整,以达到放松和安详心态,“请大家把注意力的三分之一放在呼吸上,三分之一放在从头到脚对身体的感觉上,剩下三分之一向外扩张,聆听周围整个环境的声响,然后从心里的核心深处放松,完全放松……”
演讲正式开始,但胡老师依旧不急着直奔主题——“生命的阅读”,而是在提出“我们最不认识的人就是自己”的观点后,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娓娓道来:“我在30岁之前的人生阅历里面,都是在追求外在的名利、地位、被人赞美、被人肯定、情感的满足等等生命经验,但到了30岁出头,我的内心里开始产生了一种蜕变。”胡因梦称那时的自己开始察觉到,这样不断向外追求的生活形态,使她逐渐迷失在别人的评价里,“我在乎爱情是不是会幻灭?美貌是不是能够永远保持?这个世界上的安全保障是不是能够永远地持续下去?”这一系列的疑问让胡因梦时刻都处在巨大的内在波动之中,她感觉到自己好像没有办法做自己的主人,因为自己好像永远都被外界的情境所操控。
“那时候我经常要奴役自己的身体,晚上十一二点还要泡在溪水里面演女鬼,要被钢丝吊着飞来飞去,但最后却拍出了一部大烂戏,上映不到一个礼拜就下画了。”胡因梦说自己15年的银幕之旅是“误入歧途”,称自己拍的42部电影中“实际上没有一部我认为是有价值的,没有一部是现在看来不感到羞愧的”。因为所有外在的一切都不能带来真正的福祉和内心的祥和与快乐,胡因梦在33岁的时候彻底告别影坛,开始走自己的路——探究生命的解答,这也是她从中学时代就有的兴趣。
之后,胡因梦来到纽约生活,广泛阅读和学习各种哲学、灵修、身心灵方面的书籍,其中对她影响最大的是印度教“彻悟的觉者”克里希那穆提的洞见。再之后,生命的经验又让胡因梦对内在生命阅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42岁这一年,我生下了一个宝宝”。胡因梦告诉大家,自己在和女儿的互动中,认识到了更深的自己,同时也在产后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差不多长达三年的时间让我无法入睡,同时,很多身心的症状也不断出现。”为此,她找了各种各样的疗法,包括中医里的草药、刮痧、放血、灌肠、针灸等等。在这些疗法里面,胡因梦逐步了解了人体的真相,再加以她前期对各种西方身心灵书籍的翻译、研究以及个人的深入修行,终于让身心灵文化的理论与实际在自己身上融会贯通。
改善命运必须先要改变内在
胡因梦演讲前段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介绍,固有令人唏嘘之处,但更多的还是对观众的启示——超越自我而回归真我。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阅读生命最基本、最真实的视角。“人类最向往的东西,莫过于爱、自由、内心的祥和、幸福、快乐、圆满以及安全感,但在我们的生命经验里却总是会有事与愿违、波澜起伏的负面因素,这让很多人认为,人生不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而是命运的安排。”胡因梦用这段叙述直接切入到对生命深入的探索中,“其实,当我们真正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运作模式,我们就会意识到,原来世界并不是在我们之外,我们经历的一切遭遇都源自于我们的内心。”
这是一个对生命密码进行揭密的问题,胡因梦认为,“生命的密码就是‘因果律’,即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每一天的思维、言行,以及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方式,都决定了我们自己的遭遇,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承受我们给出的因所带出来的果。”她指出,“因果律”这个概念并非只有佛教和印度教的哲学里才有,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也曾经以他的名言“我们永远都在与老旧的自我相遇”进行点题以及阐述——“改善命运,就必须先要改变内在。”
对于改变内在的方式,胡因梦推崇的是克里希那穆提提出的“不对峙、不分析、不反省”。她对此详加解读:对峙、分析、反省是我们内心时刻都在进行的活动,当我们面对不了解的人和事,我们都会琢磨该怎样解决问题,而这三种意识的本质其实解决方式。克氏理论认为,对峙、分析和反省其实都在消耗人的能量,并会在人的内心形成二元对立的矛盾。胡因梦称,“现在很多人都被家庭和学校教育成了不接纳自己的人,遇事只想‘应该怎么样,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而与真我的意愿反而是对抗,其表现包括:不接受自己、自惭形秽、自卑、自我否定、低价值感,还有很多内心里面的冲突和矛盾。她认为要结束这种自我不接纳,就必须实现自我和解。
那么,当我们失去了“应该怎么样”的标准以后,会不会进入到无法无天、任性、任由自己的欲望发展的一种状态呢?胡因梦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如果我们已经有了生命教育的基础,有了基本的反省能力、分析能力、自我认识和良知,就算没有了‘应该怎么样’的标准,也是不会跃矩的。”而对于我们有没有办法把内心里的二元对立性放下?胡因梦则答曰肯定,“二元对立性通常源自于念头,事实上我们的念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就算是在不需要运用思想的时候,心里的念头还是会停止地,一个接一个地,密密麻麻地涌现。但拥有慧根,经过探究,直到开悟之后,因念而生的欲望、烦恼和波动就会逐渐减少,以至最后消除。”
修行的落足点是降低欲望
胡因梦说,阅读自己最应下的功夫,就是帮助自己解脱以及自我治疗。“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有一个‘自我’,其实我们真正深入探究、阅读到最终极的时候,会发现这个‘自我’是在我们三岁左右的时候才被建构出来的虚幻的结构。而这个结构既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带有独特性的生命体,也制造出一个疆界感,于是我们就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孤岛’,既独一无二,又孤独、缺乏安全感。”胡因梦认为正是这一座座“孤岛”,才让人和人之间越来越没有办法融合,缺乏相互的爱、同理心与慈心。她说,“人应该活出更宏大的内在世界,而不只是只关切钱、工作、房子、汽车、爱情和下一代的教育。”
正是出于这种感悟,胡因梦才觉得自己过往在人世间所追求的目标都“太狭隘了,意义都不大,都不能带来真正的福祉和快乐。”她决定要在心灵的层次上进入深层的自我探究,并在真理和实效的层次上下功夫。对于表层行为下隐藏的内心深处错综复杂的意识活动,她举了个例子:“当我们无事闲坐的时候,可能突然想要起身给某个人打个电话,其实这个简单举动的背后就有焦虑和欲望的成分,这个动机代表我们无法安置在当下,换言之,就是当下的某种状态威胁到我们了,我们必须做一个举动来逃避它。”从这样一个细微的举动,胡因梦得出了“我们的生命有两种情境,一个是拥有,一个是存在”的解释,她指出,当人感到拥有和存在为空时,都会觉得不安和危机感。
对于“空”的诠释,胡因梦认为通常把“空”的状态诠释成无意义、无目的、消极、没有价值感、寂寞、空虚、无聊、乏味等负面感觉是错误的,也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感觉,我们才会产生“把空填满”的欲望,而这欲望也折射出人心深处的焦虑,让我们没有办法单纯地存在。“我们忙碌于世间,经营、运作、发展着我们的事业成就,然后达成欲望的满足、自我的实现,无非是想让我们的生命品质得到提升。那么什么才是我们生命品质提升的标志呢?豪宅?名车?LV的皮包?名牌的衣物?银行里存款数字的增长?没错,这些的确代表了一部分,但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更大的部分是自己身心是否健康,心情是否放松、解修行脱、自在、安祥,有没有圆满感和高度的自我价值感。”
胡因梦理解的“修行”,或者说身心灵的整体治疗、探索之路,最基本的落足点就是把欲望降低,然后活出真正内在的幸福快乐。除了上述对心灵层面的解析,她亦对身体的保养有着自己的见解:“不要为达成目标而奴役自己的身体,也不要误以为美食大餐、满汉全席可以带来身体的健康,这些都会让自己的能量低落,而能量低落就会滋生抑郁症。”胡因梦认为,现在意识到养生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该如何养生,该怎么吃、运动、作息、调理自己,却大都不得要领,她希望随着养生意识愈发广泛而深入、专业、成型。
与观众对话
接纳自己,坦然做自己
听众:我对您说的起念、动念很感兴趣。比如我和女儿在家中相处,感觉非常舒服,忽有老乡的电话打来,当下那一刻老实说我非常不愿意接听,通话的时候我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的不耐烦。事后我挺自责的,觉得自己不够大气,非常自私……
胡因梦:其实这件事的问题,不在于你够不够仁慈、耐性和宽容,而在于你有没有勇气做你自己。其实大部分人的问题都是不敢做自己,换而言之就是我们没有办法非常坦然地和电话那端的老乡说“我现在并不想和你讲话,我现在和我的孩子正相处得非常愉快,我希望改天再和你讲话”。我们说不出这样的话,是因为我们都被训练成了以“应该怎么样”为标准的人。其实,自我治疗的首要就是自我接纳,如果我们能接纳自己,坦然做自己,接受自己当下的需求,就会非常放松,会用和蔼的语气和对方讲话,我相信我们这样做是不会得罪任何人的。
听众:我在读您的自传,看到您对“闭关”状态的描述,请问“闭关”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胡因梦:在我没有“闭关”以前,能量低落的时候,我和别人的互动总会有一种莫名的不安,或者是不信赖自己,更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而进入“闭关”期,让能量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些负面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处在统一、坦然、自在、对自己完全接受的状态。再“闭关”下去,会对所有美好的事物有一种融入感,融入音乐,融入大自然,融入蓝天白云、花草树木,觉得处处皆是美丽至极。最后,就有清静和安心。结束“闭关”后,我会觉得自己拥有前所未有的自信心,同时有一种圆满感,可这种高状态没多久就会被情感、俗事的烦恼拖至很低。经过思考,我觉得相对“闭关”,我们更应该在人际关系当中,在红尘当中“修行”,研究人性,研究自己和别人的反应。
听众:克里希那穆提和佛陀都告诉我们应该解脱,您对解脱怎么看?
胡因梦:2600年前,佛陀是以戒为基础,希望用戒自我克制住欲望,然后产生专注的修持,最后入慧。进入20世纪,民智大开,出现了佛陀那时没有的心理学、医学、意识研究学以及透过媒体传播截取到的高层知识,也就出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解脱之法。不过,这些现代化教诲也有可能被大家所误解,比如我在兰州认识一个女大学生,她看了很多哲学的书,但越看越排斥世俗世界,这是因为她看到了这个世界的问题,却没办法看到自己的问题。她很痛苦,来找我帮忙,我送给了她一句克里希那穆提的话“世界在你心中”。
听众:我很希望自己有无欲无求的心态,但现实的责任却无法解脱,儿女教育、养老、供房……请问这两者该如何平衡?
胡因梦:我们可以带着欲求、惶恐、不安全感以及各种恐惧去养儿育女、工作赚钱,我们也可以带着解脱、自在、无欲的心去养儿育女、工作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