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心理治疗动态

内心盲点的自我分析

作者:圣安地列斯 时间:2012-04-21浏览次数:932

熊玲老师,您好!
    经常关注你的博客,读到了很多对自我成长有帮助的文章,谢谢你!
    这里我也想结合自身的经历,分享我所洞察到的潜藏在自身内部的盲点,算是对自身的无意识进行有意识的整理,同时也算是丰富你咨询诊疗的经验吧,呵呵。
 
   
盲点一 害怕失控
 
    我曾经的工作是销售,这是需要经常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挫折感和成就感共存的工作。有时候,努力了半天,最后客人签不签单真的不完全取决于你的主观努力,因为还有许多因素导致无法达成这笔交易。这时候做为一名正常人或多或少内心都会体验到失落感和挫败感。(当然,成功交易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也是有的)我自身的抗压能力一般,做销售工作久了觉得压力大,一来是现实业绩压力(毕竟和薪资挂钩),二来就是心理压力(内心患得患失,害怕和同事的竞争比较,害怕自己业绩如果倒数的话就没面子等等),久而久之就很厌倦这份工作。但于此同时,我也从这份厌倦中洞悉了更深层的原因,即我害怕失控。
    所谓的害怕失控,就是因为销售工作是和一个个活生生,有自我想法的个体打交道,做为一个销售人员就算你能使出全身法宝去引导说服,客户总是可以有他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就有权按照他的所思所想来做决策,他就可以不必非得接受你的引导和说服。所以我的内心体会到了失控,一种无法掌控感弥漫纠缠,因为我会觉得最后是否达成交易并不取决于我,内心的患得患失,让我讨厌做无用功,导致工作的动力越来越弱(但这同时,又引起了一个悖论,如果还没去尝试,怎么就能武断地认为是在做无用功呢?不努力,怎么知道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呢?)
    基于上述内心害怕失去控制的缘由,我曾经想过要改走技术路线,因为内心觉得走技术路线,和那些物品数据打交道,它们都是“死”的,它们可以乖乖地接受自己的控制,我可以改变影响它们,它们不会反抗我,它们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可以让自己体验到掌控感。在这一点上,让我想到流水线上的工人和产品打交道,电脑程序员和数据打交道,他们对这些无生命的对象,不必怀有某种强求的意图,他们若没有处理好这些对象,这些对象也不会对他们进行某种评价和不满。
    所以,害怕失控是我的盲点之一,我也不是很清楚为何会产生,只能归结为缺少安全感,为了弥补,才过分代偿性的追求控制吧。。。
 
   
盲点二 害怕竞争挑战
 
    也许单从字面上理解害怕竞争挑战,会有人认为我这个人胆小谨慎,害怕冒险等等。。。
    但我本人的害怕竞争的内在盲点,并不是这样定义的。我自问自己内心深处也是一个喜欢刺激冒险的人,渴望体验尝试丰富多彩的竞赛或活动。比如,我非常渴望能去体会诸如蹦极、高空跳伞、滑翔、冲浪、攀岩等等富有冒险和危险的运动。而且和朋友们去欢乐谷玩,经常是我对一些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兴趣高昂,勇于尝试,但他们当中有些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比我“强势”的人反而怯场害怕。
    以上是我为说明我内心害怕竞争和挑战所做的铺垫。
    我内心真正害怕竞争和挑战的对象其实还是人,和同样的生物体比较,内心觉得自己如果输了,会在这种人与人的直接竞争中被比下去,觉得没面子等等,总之就是得失心太重了。比如,我就很排斥玩牌,以及含有与人竞赛的游戏或者和人打赌之类的活动。
    结合盲点一来看,本质上还是对人的恐惧,确切地说是对人际比较的害怕和恐惧。而如果对象是客观的物体或者单纯的、不含竞赛成分的活动,我就可以很大胆很放得开,乐意去冒险尝试,比如那些精彩刺激的运动等等。
    至此,我也又得出一份洞察,之所以恐惧逃避含有人际比较成分的活动,是因为如果输了(或赢了),对手或傍观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会耻笑贬低或者嫉妒报复自己(也许,这种想法也还是由于自己内心没有安全感而向外投射的吧),而如果对象是单纯的活动和物体,不管你输了还是赢了,它们都不会对你进行任何的评判,即使是正面积极的评判。两相比较,我内心无法承受前者对自身的评判,我想这是否可以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同样都是人类个体,同样都是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才更具有比较的意义呢?不同类的事物属于不同的范畴,比较的意义就不大了。所以内心的弱小,让我害怕同其他“强大”的人类个体进行直接的比较。。。

    盲点三 对未来过分焦虑
 
    我知道在这个生存压力大以及社会保障还相对不健全的国度,每个人都会对未来产生焦虑,区别只是程度问题。而我自认为,我内心的焦虑程度算是不低的。撇开形而上的论调不说,一个人首先要满足自身的生存保障才能有更高的追求(这也是马斯洛的需求原理),而在这个社会为了能保障生存,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要有支撑生存所需的钱,而对大部分人来说,钱财的来源主要还是通过一份工作或事业赚取的。一份长远稳定的工作和事业就会带来相对长远稳定的收入,也就对生存有了相对长远稳定的保障。
    基于以上的自我推论,于是乎内心就对寻找一份所谓的长远稳定的工作和事业出现了执着,期望能得到一份百年安稳的事业以及永不过时的技能来立足(一般人大都活不过一百岁吧,呵呵)虽然理智和所学的哲学知识都告诉自己,变化是这个世界的常态,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可能在这十年是黄金期,但或许到了下个十年就走向了衰退期。以前的国营企业是铁饭碗,而国家的国企改革政策一出台,这个铁饭碗碎裂了,许多人成了下岗工人,他们的生活也相对失去了保障。
    理智上能这样想,但是焦虑属于情感和潜意识,仍然无法说服自己。而让我不得不深究其中的原因,于是就得对未来过分焦虑本质上是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否生存缺乏基本信心的结论。
    一只猫,它来到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基本的生存信心对它来说并不是个问题,因为它凭借着本能去生存,该觅食就觅食,该进攻就进攻,该逃跑就逃跑,该晒太阳享受就去享受,丝毫不去为明天着想,更别提遥远的将来了。而人作为万物之灵,自从有了思想之后,反而更加的焦虑,在生存问题上,本能的占比并不像动物那么大。进一步讲,如果要把生存上升到社会生存这个文明层面来讲,就不仅仅是用本能来生存,人是高级动物,还可以用自身的经验、学识、思想、道德、性格等等优势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这其中就逃不开人与人竞争与合作这两个主题,因为社会本质上是由人组成的,对自身缺乏基本的生存信心,也即是对能否和他人进行竞争和合作缺乏信心,我想社交恐惧本质上也是对自己能否顺利的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恐惧吧。对未来生存感到焦虑其实也是因为世界是变动的,自身无法永葆好的状态去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以及人与人的竞争(说到这,又多了一份觉察:也许自己有了过分的苛求,苛求自己要永葆好的状态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综合,以上三个盲点,有个共同点就是我自身对于同样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的恐惧,害怕彼此比较和竞争,而相对于“死”的对象,则没那么恐惧。也许从进化心理学来说,我们的祖先在蛮荒原始时代,由于资源的有限以及社会制度的落后,彼此需要进行生与死的竞争较量,这种恐惧害怕作为潜意识镌刻在我这个性格敏感的个体的大脑里。
    我也深知,固然能够把本来无意识的内在盲点上升到意识层面,是好的心理治疗的开端,但如何在行为层面上克服这些盲点我仍然还没有完整的头绪。。。
                              圣安地列斯  2012.4.16


    圣安地列斯,你好!看了你的自我分析,感觉你写得非常好,对自己的无意识盲点(或叫做情结)分析得比较深透,从文笔到内容到意义,我都觉得是可以与大家(尤其是与你有同样心路历程,和我们学心理学的人)分享的,如果你愿意,可以发表在我们的网站或我的博客(?)。
    对于有较高自我价值感,或较高理想自我的人,认识自己是伴随一生的“内部课题”,尽管你在行为层面还有许多盲点,但我相信你,在你内心已开始有明晰自我的变化的起点上,会越来越朝向你最真实的自我实现的路。。。。祝愿你!
                               熊 玲  2012.4.20

 

    好的,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自我感悟!
                                  圣安地列斯   2012.4.20

 

 

   熊玲相关文章:

    从“艳照门” 事件看真实需要的社会心理意义

    梦说“中药与精神分析”

    你有多少无意识 (上)

    你有多少无意识(下)

    分享快乐体验

    浅谈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与个案水平的阶段特点

    欲望着舞动的欲望

    你移情了谁,投射了啥

    需要,欲求与亲密关系

    黑暗中那束幽光

    关于不确定

    关于似是而非

    为代谢欲望说点什么

    心理学中的象征与象征作用(课件)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