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出“概念移情”这个概念,我对此解释为:人对某概念产生了兴趣,投注了热爱甚至迷恋的情感。
关于诱惑,本身是一概念,词典阐释它:具有吸引,招引的因素;诱惑是存于世上的一种奇怪的东西,你会为之疯狂而不能自已。有人对诱惑从反义理解:使人意识模糊而做坏事。那么诱惑的正意理解可为:使人意识亢奋而迷醉。总之,诱惑的必然要素应包括:兴奋,刺激,启迪,创造性,诱使等内涵。
因此够得上人移情的概念,必须具备其诱惑性的。当然,某概念是否产生诱惑、诱惑性的大小,则跟人是否具备被诱惑的敏感(或直觉)、敏感性大小相关的。即,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道理。
(心理学上)够我移情的概念搜集:
拉康的:主体,主体间性,父亲隐喻。。。
克莱因:投射性认同,涵容,涵育。。。
比昂的:阿尔法功能,贝塔元素,容器(♀),容物 (♂)。。。
弗洛伊德:无意识,固念症,超我,移情精神症。。。
斯特恩:无意识是一团有待格式化的体验性泥团。。。
弗洛姆:精神生长本能,隐匿性权威。。。
荣格:原型意象,集体无意识,情结。。。
海伦·朵伊契:仿佛人格。。。
科胡特:自恋合法化,自体客体,不含诱惑的深情和不含敌意的坚决。
……难一一道尽。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看一本书或文章时,眼球忽然被某个概念(或字词)凝固,视线仿佛不能移动了。我将这种所谓的走神形容为,那是被某个概念引诱,思想处于被拉下水的“腐败”中。以上罗列的概念,就是曾经引诱我为它迷思的概念。在此,抽出“仿佛人格”,谈谈我对它产生了怎样的移情。
“仿佛人格”是海伦·朵伊契所著《精神官能症的精神分析》一书中的概念。当看到“仿佛人格”一语,我的眼睛一亮,兴致由来,这感觉像是遇见一见钟情的对象,认定(认同)它了。然后我决定慢慢地品味。这一概念在说,有些人仿佛是受委托而活着,向外界现实唯唯诺诺地屈从,以保持平衡,直到某天,一些意外的事件使他们崩溃,乃至忧郁。忧郁的成分往往呈现为空虚、不存在、缺空、充满着失败和生存无益的感觉。在仿佛人格者的生命历程中,忧郁重复浮现,致使他们从未见光明似的。
就心理疾病或神经症的人格解读,专业领域是五彩纷呈,“仿佛人格”却令我感到,是一种概要神经症人格的经典词句,是诠释没有自我的主体的最好称谓。因为神经症恰是一群没有自我的主体,即典型的仿佛受委托而活着的一群人。对此一概念的移情还在于,它唤起了我“解读没有自我的主体是何以形成的”的探索欲。
更令我动情的“仿佛人格”衍生的句子:“这些过去印刻于病人生命凹陷的,‘仿佛’突然带着悲剧与痛苦而凸显出来”,我顿生感慨:漂亮,精彩!
这感觉让我发现,我对概念移情的背后是我那——既爱慕又嫉羡之情。因为,我时常愿望能写“漂亮,精彩”的文字,也想往能写出够得上“概念移情”的东西。但却望洋兴叹。这又只能说明一点,当人处于未达成(或达成的过程中)自我愿望时,总是会外投射自我的意愿,或是总会向符合理想自我的客体移情。
继续反思我的嫉羡移情由来何处?发现是这样一种状况:解读神经症是我的兴趣,我很看重神经症形成的人格因素,并很投入的研究,但总心存意犹未尽的模糊感,而“仿佛人格”以及它衍生的句子,把神经症的人格因素与生病的千丝万缕的关系,给了我一语道破的感觉。在迷思精彩“概念”诱惑的同时,也感受了“你冗长累赘讲述的东西,被他人一语点睛”的自惭形秽。
不过,我之所以能容忍自我的自恋挫败,也正是因为有对他者“精彩概念”的欣赏与移情。
在概念移情中,我深刻体会着“仿佛人格”并非只是神经症的性格词语,所谓正常的人身上亦大量存在。比如:嫉羡之情,都是来自人深刻的仿佛人格——仿佛我的美好自我意象,被他人的美好(意象)映照下给吞没了。懒散或拖延,是来自人那深刻的依赖人格——他常常感觉,生活没有动力没有激情,仿佛连自己的一点想法都没有,活着仿佛只是活着,犹如是行尸走肉。
在“概念移情与诱惑”中,我思忖着,人怎样才能从受委托的仿佛人格中清醒,活得自我一些,洒脱又尊严,有自我主宰性呢?
相信,任何发现与领悟都有可能最终变成对自己理智性的要求与指导。
人因欲望而存在。欲望即诱惑,你被什么欲望诱惑,取决你自己的嗜好或胃口。我自知有一种嗜好:喜欢被“深刻概念”诱惑,并愿为够我移情的“概念”抱持探索的忠诚。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熊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