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症状与习惯的隐秘关系

作者:熊玲 时间:2014-07-06浏览次数:278

 

——论症状性习惯(2)

 

 

 

 

 

 (续 前)

 无论习惯的好坏,它们都是人赖以生存的方式。关键是,习惯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生活意义或价值很重要。

 

 症状与习惯之间,存在很深的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似鱼水关系,又非鱼水的关系。因为鱼离不开水,但水未必离不开鱼。

 

 症状与习惯的关系亦然,似乎是习惯离不开症状,症状未必会形成习惯。但,症状的(顽固)存在,是靠习惯来护着它,习惯的存在,是必须靠症状养着它。

 

 某种症状持续存在,又养成了对“症状”视而不见的习惯。可令人们忽略的,习惯本身也是一种症状,甚至它比症状对人的影响更大。因症状是看得见的“问题”,而习惯是躲在问题后面的影子。是那个“化了”的看不见的存在。

 

 糟糕的是,隐藏的这个黑影,恰是纵容症状或问题的保护色。因为,人们习惯把“习惯”作为解释症状或问题的合理化归因。纵然你的症状实际影响到你的事业或人际,但一句“没办法,都习惯了”即可化了——对问题根源的触碰、探索,对改变的畏难,等等。

 

 所以,习惯比起症状还要可怕。习惯才是遮蔽人自我认识的屏障,也是妨碍人自我实现的围墙。

 

 

 

 症状性习惯,又像是一个悖论。症状作为一种表现,有多样化,而不同的症状背后的动因也不一样。比如,从对“症状”获益的深层次研究,尿床跟迟到就完全不同,长期尿床的深层动机是恐惧,它仅仅是一种害怕高压的失控,是紧张与焦虑的外泄,象征了一种隔离情绪情感的哭泣。而迟到的深层动机是愤懑,是被关爱的失落,迟到作为形式在表达(我)有被关注的需要,或在表达对缺失关爱的不满。

 

 

 

 

 作为习惯性的症状,有些是永久的,比如抱怨。它对当事人来说,是他赖以感觉有自我的一种存在,但对与他相处的人来说,会有压抑感。忍不住这怪感觉的人,会报以轻蔑或冷眼,或指责或干预。当然也自然影响两者的关系。

 

 与症状性习惯的人相处,或许,最好的方式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如果生活让你不得不跟“症状”者相处,那么,你必须得练就视而不见的本领。

 

 又如果说,每个症状里都有一个词,那精神分析的任务就是通过艰辛的联想与分析之路,把那症状里潜藏的词挖掘、显露出来。也即是把潜意识上升成意识,意识转换成语言,语言凝结成一个词。那个词,意味着你曾丢失的自己,同时那也是你崭新的自己。

 

 依据拉康的思想,我们对“症状性习惯”可以挖掘、延伸出许多含义:麻木,遮掩,慢耗,沉醉,吞噬,消融,了无……这些(含义的)词,又会令我们想到什么呢?

 

 总之,应该想得很远。若你有“症状性习惯”,又愿意通过它认识你自己,那么可以通过自我分析或接受精神分析。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 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 玲   2014.7.4

 

  

熊玲相关文章

心理医生谈日常生活中负性情绪的处理

自由选择的痛苦与神经症人格冲突

她为什么一见陌生男性就脸红

人际嫉妒与早期亲子依恋缺损

感悟四季与心理障

怎么思维怎么活

真实与谎言的对话

谁让你不快乐

病着的健康人

害怕说“不”的心结

希望的陷阱

借着控制,你觉察了什么

感言如果

理解与不解

小是大,薄是厚

心愿会伤人吗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1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2) 

谁使你变态,谁又能救你

为什么老是脸红

可以除掉自卑吗

 她为什么会晕血?

 怎样面对别人的非议

 脆弱的本质

 犯案幻想的心理分析

 如何面对残酷的真相?

 我为什么总被“想意外死亡”的念头所纠缠

 任性的性欲

 有一种悲凉很无奈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