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论关闭朋友圈的意味

作者: 时间:2017-07-04浏览次数:128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关闭朋友圈? 




      
      
       朋友圈,已是现代人际社交的一种时尚,就像手机,已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宝贝,人们甚至很迷恋手机和朋友圈。有所不同的是,手机是我们赖以连接世界的工具,朋友圈则是我们链接感情的渠道,若放弃朋友圈,我们还有其他途径满足感情链接,若放弃工具却令人感觉到行事的艰难。两者的心理感受不一样。
 

       如果,确实存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关闭朋友圈,那么可能性的原因会是:(1)交往疲劳 ,精力局限。尽管人际交往是我们的主要需求,但在这个“拼”的时代,就大多数人来说,对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买车买房的需求更主要,所化的时间精力太多,无暇顾及业余生活,网络交往对他们是奢侈的。只有极少数有闲暇又渴望晒幸福的人,才肯化大把时间关注或经营朋友圈,朋友圈几乎是这类人的旅游圣地。当然,由这一原因选择关闭朋友圈的,自然是处于“生存需求”线上的人们。





     (2)无趣无聊。我们说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一定是关系双方都有满足感,反之,关系的切断则意味着双方或某一方感觉有碍,才想逃离。因此,选择关闭朋友圈的人,一定有他内心的不爽或不愿继续保持在圈内的理由,猜想之一,就是在朋友圈中感受到不舒服,比如泄愤的无聊、低级之谈的无趣,也或许是其他的不舒服的感觉。但,这一原因的背后,透视了个体跟朋友圈的价值取向的极大差异。

     (3)隐性压力感。交往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网络时代却给人们提供了便捷、丰富的交往平台,充分满足了人类的人际链接需要,或许正是这份交往需求被过度满足,才有了停歇的需要。人本是欲望的物种,当继续维持一个(一段)已不感兴趣的事物或团体,人就不可能是愉悦或满足,反而是负担或压力感,这份感觉会不自觉地驱使人做出逃避、或远离事物或团体。





       又如果,选择关闭朋友圈这一现象是普遍的,那么还有两个深度说明:第一,个体在朋友圈中已体验不到情感的味道。若把朋友圈视为N个友人,意味着友情不再,该分手的时候到了,选择关闭是意味着与功利性圈子(也或许是肤浅)断交。第二,个体活得更自我的体现。试想,一个体与团体的关系,若到了个体“抛弃”团体的地步,无论是谁出现了问题,这都意味着个体的独立性、接受分离的能力体现,说明个体对自己人际交往的需求,越来越自主,越来越有选择性了。

       若把放弃视为一种成长性能力,那么选择关闭朋友圈,何尝不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呢?因为面对朋友(圈)拒绝自己不想要的,是需要有了解自己,并接受自己、敢做自己的勇气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2017.7.4


       

  

         熊玲相关文章

         心理医生谈日常生活中负性情绪的处理

         自由选择的痛苦与神经症人格冲突

         她为什么一见陌生男性就脸红

         人际嫉妒与早期亲子依恋缺损

         感悟四季与心理障

         怎么思维怎么活

         真实与谎言的对话

         谁让你不快乐

         病着的健康人

         害怕说“不”的心结

         希望的陷阱

         借着控制,你觉察了什么

         感言如果

         理解与不解

         小是大,薄是厚

         心愿会伤人吗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1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2)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