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无聊的焦虑从何而来?

作者: 时间:2017-08-28浏览次数:133





    生活中容易焦虑的人,是属于那种“100岁还没活到,却在为1000年后发愁”的人。他们焦虑着无穷尽的事情,感到有操不完的心。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烦恼,写着忧伤。他们的行为动作,总显得那么仓促紧迫、躁动不安。日子久了,焦虑的人失眠了,然后他会说,因为失眠,我才那么焦虑!


    他们究竟焦虑什么呢?为何那么焦虑?表面上他们焦虑着生活琐碎的事,所谓鸡毛蒜皮的事。但在不值得操心的事物背后,有着他们各自的未了事情或情结。








    这些未了事情,大多发生在人的儿童时期,是那时的重要愿望受挫或愿望压抑所致。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受了同伴的欺负,浑身又脏又有伤,哭啼着回来,家长见状,气急败坏地数落:看你窝囊、没出息的鬼样子。此时,孩子的内心愿望本是想获得父母的安慰,但孩子实际受到的是鄙视、活该的自尊受挫。如果孩子在外面闯了祸,家长不分青红皂白,首先痛打孩子一顿,痛斥孩子的不是。此时,孩子的内心愿望本是想获得父母的理解,或评评理再说,但孩子实际得到的是惩罚、被辱的委屈。这种教养模式下,孩子经常体验着情绪挫折和怨恨,心理创伤没能得到修复。那么,一种不服气的情绪(或一种没解决的遗憾)潜抑在内心深处。换句话说,那种强烈的想被人理解的情绪需要,会成为一种情结潜抑下来。长大以后,这种人在人际环境中,对别人的看法、对自己的言行是否被人误解,存在高度敏感。敏感多疑,是焦虑的人的个性基础,其极端的发展,就是所谓的焦虑性神经症。渴望公平、合理,渴望被理解,会成为他们精神内容中一生的追求。







    我们常见的焦虑的人,他们并不明白自己究竟在焦虑什么,又为何焦虑。实际上,他们的焦虑性面容和总操不完心的感觉,是他们的一种人格特征反应。由于早期的情绪受压,或愿望受挫,使他们自然形成了保护内心不再受挫的精神驱力和行为取向。这种驱力和取向,生动地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处事风格上。

    比如,他们在面对两难、困难、风险等问题时,一般会绞尽脑汁、谨慎地分析。思考问题以“不要出错、不要有误、不要紧张”为前提,一切行动为防止失败而努力。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考虑得太详尽,然后是举步维艰、作决定太难。其行为方式是防守性的,取向是朝向无法实现的未来的。他们的内心现实是:为未来事情忧心忡忡。因此,他们的现实生活始终是忙碌的、徒劳的、疲惫的、容易失眠的。

    焦虑性个性的人,是忧生活之忧而忧的人,是活着“好烦”的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          熊玲       

 


    熊玲相关文章:


   真实与谎言的对话

   谁让你不快乐

   病着的健康人

   害怕说“不”的心结

   希望的陷阱

   借着控制,你觉察了什么

   感言如果

   理解与不解

   小是大,薄是厚

   心愿会伤人吗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