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活着没有乐趣?

作者: 时间:2018-10-03浏览次数:124


    


       在许多年轻人那里,你会发现他们是那么无意识的,虔诚而努力想成为别人期望中的人。他们艰难地行走在不是自己能力所及的道路上,浑然不知自己是谁,其中有些人,是怎么努力也无获,感觉活着没有乐趣,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有些人,虽然拥有很多,却感觉空虚越重、离自己越远。


       例:阿凯年仅40的建筑设计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收入不菲。可在他事业家庭有成之后,徒然走向消沉,抑郁不振,他说他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和动力,活着像是一种负累,一种无奈……

       其实,有许多卓有成就的人,恰是在成功之后倒下,或说患上了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病。为何?我们不得不反思:什么是成功?自我是什么,自我与成功之间存在什么?

       籍昆德拉的思想,可以诠释神经症复杂心理的本质是匮乏自我存在。而匮乏的根源,在于生命早期(童年)断缺精神母乳。下面对这一结论性的观点给以阐释。




       对关键词“自我,精神母乳,成长性自我,存在”的理解

       自我:人的自我是一种内在性和激情,是自己怎样看自己的一种概念。它不是固定的实体,而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人的内心世界,有无计其数的自我。或说,人的个性,由无计其数的自我构成。

       这里的精神母乳,所指的幼儿心理发育所需的乳汁。用心理学家科胡特的名言可概括其含义:母亲“给予婴儿的是他(她)所需的回应,给予儿童期的他(她)是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共情”。这句话有点费解,但可以感受其韵味。通俗理解是这样:在0到3岁的幼儿,必须是母亲在情感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温爱,孩子才会形成原始的安全感,这是自我存在感的基础,也是自信的自我的基础;在4到8岁,母亲包括其他抚养人对孩子做到:温柔且坚决的拒绝无理要求,有边界(不带主观目的)的认同、支持孩子的情绪情感需要,孩子才会形成有自我约束,有判断和抉择,有自信和思想、开朗的自我。

       成长性自我:如弗洛姆强调的“生产性自我”,指的是人有他独立的能发挥自我价值的行动能力。

       存在:所指的是人的心理现实感,它必然依赖于人的生产性自我。假如缺乏生产性自我,或者内心占据的是消极性自我,那么人感受的可能是耗竭、无助、恐惧等感觉。

       存在,衍生了以下的自我问题:自我理想、成功等概念。




       人成年后,关注的是成败。对成功的定义,虽见仁见智,但我认为巴菲特的阐释最为经典。年逾7旬的巴菲特在美国某大学讲演时,对学生的提问“你认为真正的成功是什么?” 他回答说“你们到我这样年纪时,会知道,成功不是金钱,是衡量你有多少真正关心你爱你的人。成功的关键,是看你是否活在爱的关系里”。

       这句“成功的关键,是看你是否活在爱的关系里”非常精准地表达了:这就是支撑人成长为他自己的精神母乳。

      有自我存在感的主体,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结构:外部爱的关系+成长性自我。这是一个因果逻辑关系,没有前者,就没有相对健全的主体。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本网站个别图片影音收集自互联网,版权属于版权所有人,无法和版权所有人一一确认。如版权所有人有异议请短信联系,本网站将立即更正。

 

     

  

        熊玲相关文章

         

     怎么思维怎么活

     真实与谎言的对话

     谁让你不快乐

     病着的健康人

     害怕说“不”的心结

      希望的陷阱

     借着控制,你觉察了什么

     感言如果

     理解与不解

     小是大,薄是厚

     心愿会伤人吗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