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论做自己

作者: 时间:2019-07-28浏览次数:199

关键词: 周润发 心平常-自非凡 自己





看微博时,偶然看见《开讲啦》节目片段,是周润发讲:心平常,自非凡。然后专门搜了这期节目看了两遍。我曾看过很多期这档电视节目,唯周润发给了我全新的感觉。以下文字,围绕三个关键词:周润发,心平常-自非凡,自己,来讨论主题——何以能做自己?


许久以来,什么“做自己”、“成为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已成了现实、网络的热门语。但总觉得,呼声越强,越在暗示一种人性的匮乏与渴望:自主自由。至于如何实现渴望,如何做最好的自己,人们依然迷惘。仿佛我们的问题也始终卡在:想得好,做不到。


成就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周润发做到了。他,一个家喻户晓、声誉中外的明星,因此或许有人呲牙,你借大名人说事算什么,世上有几个周润发?!


恰好,正是他的家喻户晓,我们说起来才接地气、有亲切感;也恰好是,名人的前提是人,其成名桂冠,非凭空而落,我们论起“如何做自己”才更有说服力。


周润发在“开讲”中,不同于往期《开讲啦》有自我演讲,而只是对话,如个人访谈,所以没任何“演”的迹象,台上他与撒贝林的对话,和与台下的观众对话,是那么真实、流畅。


主题“心平常,自非凡”,大而空,但聆听周润发所讲,很明了啥叫“心平常,自非凡”,以至我感叹,这主题取得好,贴切;以致我心里一直在盘旋:周润发是非凡的,却又很平凡;而他的心平常,非平淡,那所指的是两股内在定力:懂自己+靠自己。


何以懂自己?


做自己,需懂自己。如何懂呢?我们先问一个问:什么是自己? 自己,应有别于任何他人的独立者,如是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叶子”的独有。武志红很心理学的阐释:“世间只有一个你,你不能失去<主体感>。当你的人生总是在被动中,即失去了主体感。重新找回主体感,关键在于选择时,要有这种感觉——这是我的选择!你主动做了选择,而不是为了别人好、或迫于别人的压力而去做的选择”。简单说,自己,就是可以为自我生活做主的人。


现实中,我们很多人已不能自己,不是感觉抑郁,就是倍感身不由己的“被动”,无缘轻快,却不知为何。





周润发的人生态度:快乐很简单,就是:去爱生活,这无关年龄、无关贫富。周出生在贫苦家,十岁开始打工、当学徒(省)....我不是要宣扬“英雄、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苦难的过去”之类,而是钦佩周润发童年时的心态:淳朴、执拗。他说:我小时候读书不好,就去打工;从小,你是什么现状,就接受什么,该吃苦就要吃苦,要诚实的做事。讲到他做酒店服务生时说,要小费是必须的!要到了小费很开心,没要到小费就踹客人的箱子,同样开心!


这心态,成就着他人格的<主体感>。


有必要区分一下,早熟的周润发的懂自己,跟许多早熟的乖孩子的懂事不同。乖孩子的懂事,是被剥夺了童年的,是被动服从的小大人;周的懂自己,是从小能看清和接受自己,有决定自己干啥、不干啥的自主独立。


这恰是,一个人今后能否做自己的关键区别:童年是否有自主性(主体感)的养育,和经历。


周对做演员的感受,也很有意思。问“什么使你喜欢上演员职业?”他很风趣:我懂自己要啥,我才不要过一种人生,演员多好,能演很多角色,等于我可以过很多种人生,可以始终体验新生活啊。


对为什么演角色、做事业能游刃有余?周的反馈是:对你喜欢的事,要有热情;其实做好每件事都如此,要有情(激情,热情),情,比聪明重要。这听起来,很简单,几乎每个人都懂的调调,为何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呢?我想道理也简单,就是:很多人沉浸在自我幻想中,对行动没热情。


这是又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热衷幻想、讨厌行动?想要获取,不想承担?


现代流行病之一的拖延症,病根,实际就是童年的自主性,或<主体感>被父母的好心付出、被填鸭式教育给阉割了。在他们的性格里,膨胀的是自恋与幻想,匮乏的是独立思想与人格。人的过去,若稀有主动性选择、做主自己的机会,比如,好些孩子上初中了,都是母亲叫他起床、帮他写作业等等,哪有懂自己是谁、又要去向哪里的经验感受呢?


周润发的成就,虽少有人可比,但他给了我们平凡的启示:懂自己,不需要高智商,但需要对“自己必做或想做的事”有情、有爱,然后持续地做。如果你关注的,是如何做自己?那么,没必要论你的成就如何,而要重视你的生活感受,即自我、自在如何?假如感受很累、很迷茫,不妨询问内心:我能懂自己、能接受自己有多少?


应该说,人真能懂得做自己,前提一定是他接受自己。即便他是收银员、保安、跑外卖的,他乐意。





何以靠自己?


出于对“心平凡,自非凡”的好奇,我仔细想了下,感觉“心平常”跟常说的“平常心”有不同:平常心,是一种态度,指接受平凡,别期望太高;心平常,是一种内在城府,宁静的感受。


这就意味着,想做自己,或拥有心平常,没那么简单,你除了要懂自己,还要依赖自己。不能做自己的人,仿佛总在纠结我到底要啥、到底做什么好呢?或总是担忧别人怎么看我?抱怨亲人(父母、对象、儿女、朋友等)怎不爱我、不帮我、不理解我,甚至背叛我的痛苦中。


周润发给我们的启示二,似乎更简单:开不开心,成不成功是自己的事,跟别人无关。《开讲啦》中有许多大学生提问周润发,其中有个女生很伤感的问:“....我尽管走过了坎坷,但我还是委屈难解。请问您,怎么能解开委屈?”


通常,各类“嘉宾”回答这样的提问,都会给以开导、教科书式的回应。没想到,周润发的回应令我一惊:你怎样,要靠你自己,与我无关。


周的原话是:“我是觉得,你看的我,是表面的我,我还有另一个我,心里的我。你也是,我们都有表面的我,还有一个心里的我,也可以是二个、三个、四个(心里的我)....你的苦,你跟我说,没有用,跟你的父母说,也没用,跟朋友说都没用的。自己的苦,只有跟你心里的他们说,问他们,或他们问你:你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你想干啥?你有自己的目标了,就会好的”。然后,他还讲了一则故事(他十几岁时父亲去世时...)作为给那女孩的宽宥。


我着实感慨,周润发那自然、朴实、很精神分析的一段话。他不是心理咨询师,却讲出了深刻的心理学道理:驱策人成为什么的,往往不是表象的自我与自我意愿,而是潜意识(心底的我)自我与自我意愿。我在主体精神分析文章中多次提到,人的内在结构具双重性,即主体性+客体性。健康的个体,他的主体性,是大于客体性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具有<主体感>。


<主体感>强的人,易做自己。因为他很喜欢依赖自己,依赖自己的喜好、依赖自己的能力。


看得出,周之所以是独一无二,是因他的“吃苦也快乐”心态,和“一切靠自己”的单纯思想,组成了他自主性(主体感)的人格力量, 这是他一生都能遵从内心的资本。现已63岁的他,依然可以出演经典角色...可以选择主动跟他人合影...可以选择“钱不是属于我的”并将身价56亿捐给公益....可以选择过简单的生活方式:逛菜市场、坐地铁,与老婆一起共同料理家务,没有别人以为的应该“豪宅几栋,保镖、用人无数”....他说:生活中最难的事情不是你赚多少钱,而是如何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以一种简单而无忧无虑的方式度过余生。


周润发是有非凡成就的明星,却又是比普通人还简单的凡人。如此分裂,又如此祥和。


很想说,我们从他人身上看见的,本质上是自己,那些有关存在的、匮乏的、讨厌的、理想的等等自己。周润发作为公众人物,每个人所看见和所投射的东西不一,没有褒贬对错,只有启迪不同。反正我看见的是:一个人能做自己,需有内在定力:懂自己+靠自己。


再问如何靠自己?首先要依赖自己的主见:至少你得为自己做点什么,或有自我目标的选择,哪怕失败了,能当担、能再来就是。其次,依靠自己的本事:至少你得有一件养活自己的本事,然后诚实的做;想有所发展,得选择(并依靠)某一长项,然后很牛的坚持。


若你非要做自己,就得这样,别无捷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 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熊玲相关文章: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二:选择不能的焦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三:失 眠

      希望的陷阱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一)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二)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三)

      给心魔一条出路

      寻找恐惧的力量

      为谁抑郁为谁落泪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四)【上】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四)【下】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