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治疗指导策略
前两篇文回答了:什么是朗读治疗,朗读在治疗中有什么作用,以及朗读的深层动力学意义,本文将对朗读治疗如何开展、运用等方面,予以指导策略的考虑。
(一)朗读治疗要求
1,基本要求
(1)对朗读者,或参与者的要求:喜欢心理学、文学、哲学、艺术方面的爱好者,喜欢成长性的团体活动者。
(2)对朗读的要求:普通话;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基调,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如停顿、音速、语调、节奏等表现手法,准确表达作品的内容。
(3)读本要求:1)他人的:经典或普通,古典或现代,国内或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2)自己的:经典故事,文字作品。
2,特殊要求
(1)个性化,用心用情。因为是朗读治疗,不是单纯朗读,所以对朗读的技术性要求,没有硬指标。若真要说一个标准,那就是:随性随意,尊重个人风格,带着身体,带着感情,用心用情的朗读即是。
(2)深度,生动,弹性化。任何治疗性团体活动,应有宽度有容纳、有探索讨论、有多种体验的分享,才有深度疗愈价值。
动力学的框架下,朗读行为是意识的,朗读治疗的功效,是无意识的。也因为朗读治疗,是借朗读实现心灵疗愈,那么重心既在朗读也在疗愈,我们更深的任务则是,主体如何透过朗读的种种形式,呈现更多无意识的东西?诸如,触碰体验、感受打开、灵感激发、新的自我发现等,这些,才是形而上的珍宝。
所以,朗读治疗中的分享感受、讨论,甚至融合一些音乐、舞动、心理剧等元素,尤为特殊而重要。
(二) 结构与方式方法
(1)人员结构与方式。小组形式,适合于连续性;由带领者1人、助理带领者1人、8-12个成员构成一个小组。
(2)小组形式,或30人左右的中型团体,适合用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朗读治疗也适合于个案,比如焦虑症、人际恐惧症等个案的治疗中,可以结合运用。
(3)单次活动的结构与秩序。原则上,每次活动时间为100-120分钟,包括朗读、朗读的相关体验、分享感受等;每次朗读是否确定主题、朗读者几位?视情况而定;朗读文本可由小组提供,也可由组员自行选择、确定;每次被选被用的朗读文本(主题),同时可以视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4)连续活动的结构与秩序。原则上,连续活动20次以内为一阶段,每周或间周1次;初始段主要是朗读治疗的相关体验,中后段可加入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其他元素;每次活动结束前,定好下次活动的朗读者,也可在初次确定好整阶段的朗读者,顺次进行。
(5)活动的进程中,有时可以打破设置,比如:没有朗读,只有说,自由发挥的说,或是只有角色扮演;分享感受,深入探索,始终应是朗读治疗中的重点。
(三)疗效与评估
很多领域的工作,其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能力都显重要,若你兼具会说、会讲、会写的能力,真是一大幸事。故,对于心理咨询师(包括非心理咨询师)而言,朗读治疗,不仅仅是有助于心灵成长,还有助于这几方面能力的提高。
组员达到“成长,提高”是疗效,而是否有“成长,提高”?或疗效究竟如何,怎样评估疗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 自我记录,写感受日志。这点,是借鉴央视《朗读者》节目,其中的N多观众、嘉宾所写的N多“朗读者观后感”,那就是一篇篇切身的、真实的、中肯的疗效评估。
(2) 成员互评,分享看法。1)团体活动中的探索问题、分享感受等环节,本就透露有“疗效评估”之讯息;2)也可专题评估:大家对小组,以及小组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其发生、发展、变化等情况怎样,做出分析与评估。
(3)去评估。本着学习即成长之理,体验性学习,是更高级的学习和成长;参加治疗性团体,所谓疗效是于成长过程中无意识地存在,对其评估,倒有点像例行公事的总结呈词,矫揉且多余。所以,也可忽视评估,因为无须评估。诚心学习,功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