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学思考与交流 > 青少年心理

熊玲:乖孩子的叛逆

作者:熊玲 时间:2018-05-07 浏览次数:55


    原本的乖孩子近几年很叛逆,这是什么原因?





    从人格健康成长的角度,孩子在儿童期本该发展有的自我体验包括:被肯定被信任的自尊感,有满足好奇心之后的掌控感、胜任感、自豪感等,特别是孩子的情绪,是被允许展露和表达,那么他的情感世界就会是丰富而自信的。这些自我感的建立,必需抚养人在孩子的过去,实际给予了他们这些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


     平和的乖孩子,至少在关键期无缘这些自我体验。他们的平和,是缺乏自我个性,或掩埋脆弱自我的一种防御。


    从许多乖孩子的过去,发现他们的关系模式是——爱的控制与被控制。即,家庭充满着刻画“平和”的笔墨:担心和不允许。是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产生了诸多不许:不许淘气不许逃学不许撒谎不许惹是生非……更夸张的有:不许悲伤也不许生气。说得好听就是,父母以千般努力只希望你阳光开朗,决不让你不开心。这一现象并非夸张,你稍留心会发现许多家长从不会与孩子情感互动,也不会给孩子自我处理情绪的机会,而是一旦孩子有负情绪,他们的反应很极端,要么一个劲地“哄”平情绪,要么“惩罚或恐吓”你不敢再有坏情绪。


    有位男孩子说:他小时在遇到难过时,为不使父母担心,会把不快乐的情绪装在肚子里。有一个初三的女孩说:“我很讨厌母亲管我写作业,但我向她发脾气后,又后悔,觉得发脾气很不好。还觉得,人有欲望是件肮脏的事情。”


    却不知,平和的乖孩子对愤怒、厌恶、悲苦等情感会视为什么?但可以推测,他们会屏蔽坏感觉,或许会感觉不到这些情绪,或即便感觉到了坏情绪,也会因“肮脏”而隐忍,不去暴露它们。





    任何一个人,能做到很自我地表达情感、拒绝要求、反抗他人…是需要能力和勇气的。这背后的动力来源,是人的攻击性本能。攻击性是伴随人成长的必然力量(注:正常的攻击性包括:对拥有的主动性竞争,对被威胁的正常反击)。如果孩子在性格形成的童年,当自我的兴趣或愿望遭遇挫败,不是由他人代劳,而是自己学会以正常的攻击性反应而规避,或化解,那么他就积累有承受和处理风险的经验能力,他的人格结构里就有堪称为“能力和勇气”的自我。


    平和的乖孩子,是没有攻击性的。他们早期所受的教育是不允许“攻击或反击”的。严格讲,他们的抚养人或父母的内心,从小就是惧怕和拒绝“攻击”这个词,也不知道什么是成长所需的攻击性,一直以为“回避冲突,万事不争”的平和性格,才是好的。谁料,待孩子走入社会面临竞争或冲突时,才发现,那份平和遮掩不了他们无所适从的焦躁。


    这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那份平和象征了某些能力的停顿。用精神动力解释,看似完美的平和后面,有一部分动机来自被否认、被攻击的恐惧,“乖”恰能规避这些恐惧;一部分孩子的动力来自被接纳、被认同的强烈需要,“听话”能获取绝对的被认同。以至乖,成为了儿童无意识的引以骄傲(我好)的目标,也成为了父母教子的理所当然的标杆。


    这里隐含的代价,是孩子性格中代表“能力和勇气”自我的丧失。从这一角度, 抚养人的“乖教育”无疑对儿童的成长是一种迫害。虽然是无意的。






    想对父母说,如果你因孩子变得“不乖了”而伤心,那么你应觉醒:孩子过去的脾气好,实际是一种情感隔离,情绪被克制了的不正常表现。之所以如此,是你们那超好超大的付出(前面分析到的无意识动机)制约了孩子正常的攻击性、竞争性的发展。孩子如今的脾气糟,恰是一种情绪释放的必然现象。他的坏脾气是在呐喊——不想继续被你们的爱所绑架。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  熊 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 玲      

      
   

    熊玲相关文章:

    关于停顿的哲学思考

    做情绪的主人

    黑暗中那束幽光

    关于不确定

    关于似是而非

    谁杀了自信

    迷晃在认识自己

    真实无敌

    骗子为何找上你

    自恋的代价

    为代谢欲望说点什么

    我不想胖

    戏说欲望

    解读跨性别人的心理现实

    学会生气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