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一提问,令我冒出另些疑问:究竟是“相处容易相爱难”还是“相爱容易相处难”?人们更喜欢看“喜剧故事”还是“悲剧故事”,使人刻骨铭心的是“快乐的事”还是“痛苦的事”?这些虽没有准确的统计学为依据,但我们相信多数人是倾向后者的。而许多问题本身,答案就在里头,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不惜以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博取他人的怜爱”,已经告诉了是为获取怜爱,再说,我们都懂那个获取背后的意思:只有伤者弱者,才是唤起他人同情或怜爱的相匹配的角色。
我觉得,虐文化是随时代发展而呈现的另类文化,应区别与人格有关的受虐。前者是一种社会现象,后者是个体的心理异常,一种甘受被攻击和自我攻击的心理反应。与人格有关的受虐倾向,除了表现明显的被虐自虐,如性受虐狂、被殴打被戏虐,在肢体上划痕、暴饮暴食等自虐,还有常被我们忽略的隐性受虐,比如老好人、牺牲者、拯救者、工作狂等人,看上去他们的所为令人钦佩,但他们是以牺牲(或伤害)自己的真实需要为代价,而他们这样是无意识的,并以牺牲自我为荣。显性受虐者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为获取心灵的刺激和快感。隐性受虐者的受虐动机深层些,常见有自卑,故以“为别人好”而令自己感觉强大;或有不安全感的畏惧,故以“牺牲自己”而规避被攻击;也有被认同被接纳的渴望,故以“讨好他人”而获得满足…总之,隐性受虐的心理较为复杂。
熊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