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熊玲专栏 > 熊玲专栏

熊玲:恐惧的心理动力学分析(下)

作者:熊玲 时间:2010-05-14浏览次数:4480

 
 

 
 
 
精神分析治疗神经症技能培训
第二十二课:恐惧症的心理分析与治疗
      
    1 恐惧情绪的处理
    2 恐惧的防御分析
    3 恐惧的动力分析
 
    3,恐惧症的动力分析
    •前面讲到,恐惧症跟焦虑症一样,其行为背后是害怕的东西,而强迫症跟抑郁症一样,其行为背后是憎恶的东西。背后不一样的什么,正是有助我们认识患者保持神经症症候的深层原由,也即是保持症候所在的精神动力根源。
 
    比如,恐惧症的行为背后是害怕什么,隐喻着他与恐惧所指的人或物之关系,是分离性关系,而强迫症的行为背后是憎恶什么,隐喻着他与憎恶所指的人或物之关系,是纠结性关系。
 
    •分离性关系,在无意识层面的心理机制上,其动因是丧失性创伤记忆,是紧张、焦虑、害怕的情感体验。其防御模式是否认、置换、分裂、外投射。在意识层面,凭对恐惧对象的敏感与警觉,靠意志而始终保持着回避行为。
 
    对分离性关系的治疗方向,是要恐惧症者(排除有分离障碍的恐惧症)能够面对他恐惧所指的对象,最终能与恐惧对象保持合适的距离或联接的关系。
 
    •纠结性关系,在无意识层面,其心理动机是深厚的依恋或依赖情结,是渴望爱的依恋情感体验,或丧失爱的嫉恨情感体验。其防御模式是压抑、理智化。在意识层面,是靠超强的理智或意志力,强迫性追求着他总也达不到的关系目标。
 
    对纠结性关系的治疗方向,是如何将恨(恨他人,恨自己,恨世界)之能量转化为爱的力量,如何建立起与他人与自我的友善关系。
 
    •恐惧症的深层动力主要来于两大焦虑:死亡焦虑,阉割焦虑。而阉割焦虑(害怕存在丧失,精神剥夺性体验)是神经症的恐惧核心。
   “人类是从根本的虚无出发的。他必须学会点燃木材,懂得不要到很深的地方去。”用拉康的经典语言来理解恐惧的动力来源,孩子在必须借助外力才能生长的过去,是在各种行为体验中获得满足或匮乏的经验,并以此获得掌控对愿望的主宰。
 
    但,如果在幼儿期,经历着风险的威胁(生命威胁、抛弃、强暴、虐待等),这种恐惧经验作为充满恐惧的记忆图像保存在幼儿的记忆中,一旦受威胁之讯息再次出现,这种载有记忆图像的恐惧能量会被唤起,并竭力在感觉中抵制那种恐慌感。尤其那种持久地经验着抛弃感的孩子,在他的心理结构中充满着黑暗、渺小、被害、无助的感觉材料,心理注意力几乎朝向保存生命安全,生活的基本动力是如何“不出事”而不是“出人头地”。
 
 

 
   
 
     •恐惧本身就是动力。只看它把你推向哪里。
 
    比如,你对自己在工作上有无能为力的恐惧,这种恐惧要么会成就你继续无能,从而满足你潜意识不想长大(依赖情结)的动力,要么会成为你誓改变无能而发愤图强的动力,从而远离那份无能为力的恐惧。
 
    比如,你对虚无很恐惧,这种恐惧要么成为你为躲避虚无而寻求刺激麻醉自己的魔力,要么成为你为填充内心而寻求人生目标的动力。
 
    比如,你对婚姻有恐惧,这种恐惧要么成为你建好婚姻关系的破坏力,要么可成为你有勇气过快乐单身的动力。
 
    比如,你对自己的缺陷有恐惧,这份恐惧要么成为你回避他人回避社会,甚至是回避责任的原由,要么是成就你在某些方面有超常才能的动力(补偿动机)。
 
    ……太多的比如,呈现了恐惧动力的辩证法。
 
    •恐惧症者,生活中绝大多数行动是出于防卫,内心取向是以自我保存为动力。
 
    •维系恐惧症候的力量来于:对恐惧的神经症性防御,和害怕改变习惯性的防御模式。卸去神经症性防御,既是关键也是难关。因为恐惧症内心总有“被击倒和被覆没”的不安,是靠不断意象外化和回避外界的防御措施,才使他不至于陷入“覆没”感而才有立足之感的。
 
    但不管难关多大,都必须直面难关口的方向,一步一步面向“回避”的反方,一步一步走向“癌症恐惧”所象征的“无法挽回的某种不幸”。即是,恐惧症的治愈,意味着当事者能够彻底接受那“无法挽回的某种不幸”。
 
    精神动力性分析的目的,正是卸下对恐惧的防御模式,并找到恐惧者那隐藏未露的恐惧——无法挽回的某种不幸所指的真相。
 
 

 
   
 
    •恐惧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心理能量。如何觉知又如何看待自我内心的恐惧,是生活于世的人最大的生活主题。     
  
    这个世界,我们会不停地遭逢来于自然、社会带给人的灾难与冲突。可是,作为社会人,面对自然之灾难,人们并无恐惧或憎恶,倒是社会或家庭非人性的专制、压制、邪恶之风,才让人处在不安全的恐慌与冲突中。康德说过,“人在经历许多冲突后,在经历了某些失败之后,头脑的力量会逐渐取胜;不停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具有无可比拟的最高权威的上帝与永恒……因而服从法律的绝大多数行动是出于恐惧做出的,少数行动是出于希望做出的,没有任何行动是出于义务做出的。”可我们还是能看到有出于义务的行动,比如献血、捐款、舍己救人之行动。很奇怪,那只能在人遭逢自然伤害之时(如在两年前的汶川地震和当前的玉树地震),人们的行动纯然出于勇气和大爱。而平常人们面对社会、家庭、自我的压力时,为人行事却显得那么的紧张焦虑,或盲从、机械,或犹豫不决,或歇斯底里,或惶惶不安,或暴力冲突……为什么呢?
 
    当我们冷静去感受生命与世界的关系时,你会发现,恐惧症者最大的恐惧并非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死之前那种预感到要死的恐惧。普通人最大的恐惧,也不是死亡,而是在死前对生活感觉空虚无聊的恐惧。换句话,人最怕的不是死去,而是死之前没有好好地活,或说,人们最大的恐惧是心怀恐惧地活着。
 
    因此人要思考:死亡的话题,以及怎样无畏地活?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商业转载,请先联系)

 

 

 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   2010.5.10

    熊玲相关文章: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二:选择不能的焦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三:失 眠

    希望的陷阱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一)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二)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三)

    给心魔一条出路

    寻找恐惧的力量

    为谁抑郁为谁落泪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四)【上】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四)【下】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1)

    论认同与接纳情结(2)

    谁使你变态,谁又能救你

    精神分析与“我是谁”

    精神分析是实像与影子的相遇

    神经症是什么

    觉知我-你关系

    对待抑郁症有什么办法吗

    神经症的童年

    神经症的自我论

    神经症的态度和能力

    神经症的人格基础

  触及神经

  谁在投射性认  



Copyright since 2006, 成都市金牛区蓝色天空心理咨询工作室 蜀ICP备028268521 技术支持:成都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