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精神分析治疗神经症》第二十课(4)
2 关于对“相对不随意行为”的理解与运用
读许又新(国内著名心理治疗家)的“相对不随意行为”有许多感悟。其最大的感悟是,可将“相对不随意”理念运用于临床治疗强迫性神经症。
(1)理解情绪的三个涵义:
•主观感觉(就是心理反应),指内心如兴奋、郁闷、激动、紧张、恐惧、内疚、懊恼等感觉。人体验到的是或平静或难受或痛苦的情绪状态。
这种主观感觉及相关情绪,是不受意志支配,或称一种不随意行为。可强迫症之所以很累,恰是因为靠意志去控制这些感觉。
•生理反应。指心因性生理反应,如极度紧张下的脸红、出汗、心动过速、呕吐、发抖、晕倒等反应。人体验到的是或紧张或害怕或恐惧的情绪状态。
这些生理反应及相关情绪,也是不受意志支配,或叫不随意行为。强迫症者,仍是极力用意志去控制(甚至想消除这些)“不好”反应。
•思考和行动,如吃饭、打架、爬山、写作、创造研究、冥想问题等。人体验到的是或兴奋或焦虑或振奋等情绪状态。
这些是受意志支配的行为。
(2)对不随意行为的心理态度
不随意行为,是靠意志不能控制或不能直接控制的。对应不随意行为的心态因人而异。如果是不排斥或接受,行为与伴随的情绪会自然升退。如果是压抑或控制,行为与伴随的情绪就更加强烈。
神经症患者的痛苦之一,是有“紧张、脸红、失眠等不随意行为”,其痛苦的原因,正是他竭力“不要紧张、脸红、失眠”的意念和控制。
(3)对随意行为的心理态度
就思考和行动的随意行为,是靠人的意志可以掌控的。大凡正常和成功的人,都是具有意志力,有积极、主动、创造性思考和行动能力的人,即便在冲突与逆境情况下,也一样。
有人之所患神经症的根源之一,正是控制不住想得多,做得少;强迫症的人格结构里,恰好严重缺乏自主性、创见和创建性。
(4)应对情绪,我们需要相对不随意的心理态度。
多数情况下,人的行为与伴随的情绪是相对不随意的。
总体说,我们不能太执意思考和行动,换言之,我们不能没有感性情调。理智或道理是可以伤人的,比如一个小孩面对一个严谨专制的教师爸爸,会感受到压抑和自卑;一个很强势的妻子,对做事很随性的丈夫总是严加指责、谆谆教导,这个丈夫会慢慢变得像个暴君或懦夫。
太理性的人、太雄心勃勃的人,容易得心脑血管病,或者容易罹患精神性神经症,如强迫症的人就是理性得几乎刻板的人。神经症者的失控感或强迫性控制的行为,正是分不清随意和不随意的行为的表现。
但,人不可能总生活在随意行为中,用感性的话说“不可能总是随心所欲”。太随心所欲,或太感情用事的人,是缺乏意志力或缺乏理性或缺乏分析与判断力的人,很容易失误和犯错,如总是不能成功的人,容易犯罪的人就属这一类。还有那些因为症状——紧张、失眠、强迫思维、强迫动作而纠结的神经症,就是用意志去控制它们却总遭失败的人。
(5)对于控制不住的出路:臣服症状
在此,我们还可运用海林格的思想及办法,以帮助来访者建立掌控感。海林格关于不是人意志能掌控的事物的观点:在命运的无情力量情况下,我们让屈服变得可行的内在态度。那是指对真正无助所做出的谦逊的宽恕和服从。那些决定我们生或死、去或留、盛或衰的力量,这并不能判定我们行为的善良和邪恶。 我们的愧疚或获益是源于自己自由选择和行为,我们会保持着主宰的力量和影响。意外或偶然情况下,我们认识到,我们需要服从那些无法控制的力量。
控制不住,是强迫症的顽敌。它虽然不是海林格所讲的超越命运所掌控的生死等问题,但也胜似这些问题。由于他越是想控制他恼火的“控制不住”他越是感觉控制不住,就越是害怕这种感觉。因此,他必须去理解放弃控制的意义,是臣服控制不住这一存在。
而应对强迫行为及情绪的简单也最根本的做法,是理解和做到相对不随意。
结束语:强迫症(或说强迫力量)本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拯救人也可毁灭人。有位名叫Crasy写的“强迫症让我考上了清华”的帖子在网上盛传,这无疑对有强迫症的人是一剂良性强行针,让人振奋。虽不是所有强迫症者都有Crasy那么幸运,但Crasy的命运可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种人生观:我强迫故我在。当你接受并利用了自己强迫个性的特殊存在,强迫症就不再是控制你的囚笼,而是鞭策你自我实现的内在驱力。
熊玲相关文章: